1.立陶宛位于歐洲東北部,西濱波羅的海,與拉脫維亞、白俄羅斯、波蘭和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州接壤。首都與最大城市為維爾紐斯,國土面積6.5萬平方公里,人口280萬。
2.歷史上的立陶宛大公國,在14世紀時領土接近100萬平方公里,是當時歐洲最大的國家,包括今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波蘭和俄羅斯的一部分。
3.18世紀晚期,立陶宛土地大部分被俄羅斯帝國并吞,一戰結束后經過短暫的獨立,又于1940年加入蘇聯,成為其加盟共和國。
4. 1990年即蘇聯解體前一年,立陶宛通過復國法案,正式宣布獨立,也因此成為第一個從蘇聯獨立的加盟共和國。
5.立陶宛有一個主題公園,可以讓人體驗原蘇聯時期的生活。該公園建在地下六米的地堡里,游客的財物會被沒收,統一穿發霉的衣服,學唱蘇聯國歌,經歷“克格勃”的審訊…堅持到最后的獎勵是一杯伏特加。
6.HBO電視劇《切爾諾貝利》幾乎全程在立陶宛拍攝。為了體現時代感,劇組將居民區取景放在紐爾維斯的一個建于1986年的前蘇聯微型社區,而核電站場景則安排在與切爾諾貝利同時期建造的伊格納利納核電站。
7.立陶宛地形平坦,只在東、西部有一些丘陵,最高峰奧庫斯托雅斯山也僅有294米,地貌以草地、麥田與森林為主,另外有不少在多神信仰時期向眾神獻奉供品的祭壇。
8.地處北緯55度附近,屬于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溫度年際變化較大,夏季比較涼爽,冬天十分寒冷,最低可以達到零下40℃。
9.白鸛是立陶宛的國鳥,除了翅膀外,全身羽毛均為白色,喙部和腿部為紅色,白鸛經常在屋檐上筑巢,立陶宛人認為白鸛筑巢能為家庭帶來和諧。
10.立陶宛是世界銀行評定的高收入經濟體,全國平均月薪1200美元,個人平均資產50000美元,生活成本在歐盟國家中處于較低水平。
11.立陶宛是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安組織、申根公約及歐元區等國際機構組織的成員國。
12.立陶宛電力供應66%都依賴國外進口,過去主要靠俄羅斯供電,2015年將電網連接到瑞典、波蘭等歐盟國家,并大力發展的可再生能源,降低了對俄羅斯的依賴。
13.激光與生物科技是立陶宛的重點科技領域,其開發的飛秒激光系統在全世界市場的占有率為80%,被廣泛應用于分子癌癥治療、生物研究與納米技術等領域。
14.立陶宛的公路貨運非常發達,2016、17年因訂購大量卡車而備受關注,目前國內有十萬卡車司機,約九成的司機從事國際運輸,占比為歐盟最高。
15.立陶宛的旅游項目包括濱海度假、泡溫泉、賞鳥、熱氣球巡游等,而主要的景點之間都有單車道連接,以便游客選擇單車旅游方式,歐洲單車路線網中有三條路線都經過立陶宛,單車道總里程已達3769千米。
16.為了促進旅游業,立陶宛做了一份特殊的磁鐵地圖,上面的每個城市都用精美的地標建筑或者吉祥物表示,并且只能在相應城市才能買到,意味著要跑遍立陶宛才能拼出一張完整的地圖。
17. 立陶宛第二大城市考納斯有一座購物中心,里面保存著一座建于1914年的老房子,用新建筑包圍而沒有拆除老建筑,讓人們可以在逛商場的時候,參觀當地的歷史遺跡。
18.克萊佩達的碼頭有一個幽靈青銅雕像,她穿長袍、戴兜帽、沒有臉,一只手拿著燈籠,另一只手撐著身體,散發著詭異的氣息,一眼看過去真像恐怖的幽靈。
19.立陶宛的錘子博物館,陳列著1200把錘子,不僅有用來敲釘子的錘子,還有奶酪測試儀錘,玻璃錘,鐵路工人錘,氣動錘,多用錘…她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四個經過注冊的錘子博物館之一。
20.希奧利艾附近的十字架山,修建于1831年立陶宛反俄起義后,據說由十萬個十字架組成,晚上真的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
21.大約有六分之五的人口是立陶宛人(族群),其余為波蘭人、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等少數族裔。官方語言為立陶宛語,最流行的第二語言是俄語、英語和德語。
22.族群自新石器時代起就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動,據研究,立陶宛人的X染色體與斯拉夫民族較為接近,Y染色體則與愛沙尼亞人最為接近。
23.立陶宛人的長相大致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東歐人長相,發色是土黃的,身材結實、五官奔放,另一種比較像俄羅斯人,發色偏向白金,眼睫毛很長、五官精致又立體。
24.立陶宛人以黑麥面包和乳制品為主食,是典型的波羅的海飲食風格,還深受德國飲食影響,食用許多豬肉和土豆制品,飲食總體呈現偏油膩,但國民的肥胖率很低。
25.立陶宛限制買酒,星期一到六晚8點以后不能買酒,星期天3點后不能買酒,9月1日是法定不買酒日,目的是避免年輕人晚上喝酒后鬧事,所以經常能看到,人們在接近晚8點時沖到超市買酒。
26.立陶宛為加強塑料容器收回實施了“押金返還制度”,顧客在購買飲料容器時要支付 0.1 歐元的押金,當空氣容器被退回時押金才能退還。該制度執行兩年后,塑料容器的回收率從30%提高到92%。
27.籃球是立陶宛最受歡迎的運動,立陶宛男籃秉承傳統的歐洲實用派打法,以整體打法為特點,曾經三次獲得歐錦賽,三度獲得奧運會銅牌,目前世界排名第八。
28.蘇聯解體后,立陶宛籃球隊無力參加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著名搖滾樂隊Grateful Dead便資助了他們,所以他們穿著骷髏扣籃形象的籃球服參加比賽,最終獲得銅牌。
29.立陶宛在歐盟國家中平均人口入獄比例最高,每十萬人有315人服刑(2017年),不是因為犯罪率高,而是刑期較長、民眾之間以及對政府的信任度低所致。
30.立陶宛的人口呈現出嚴重的外流趨勢。由于國內失業率高,難找工作,很多人都移民到國外,導致全國人口數從1992年的峰值370萬,降到現在的285萬,足足減少兩成。
31.從脫離蘇聯獨立之后,立陶宛的自殺率就大幅上升,截止2019年自殺率高達20.2/10萬人,在歐盟國家中位居前列,主要與社會轉型、經濟危機、酗酒、社會包容與霸凌有關。
32.立陶宛維爾紐斯市前市長阿爾圖拉斯·佐卡斯,因為用坦克碾壓奔馳來解決車輛非法停放的問題,獲得2011年“搞笑諾貝爾和平獎”。該獎項于1991年在外國創立,其目的是選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后發人深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