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傳統貨運旺季的到來,一些市場人士認為,當前集裝箱供應鏈壓力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年中。
德國生產商LANXESS首席執行官表示,物流延遲問題在今年不會得到改善,預計到2022年夏天,隨著新船的陸續交付才能逐步得到緩解。
空箱分布不均
全球空箱分布不平衡是導致物流延期的一大原因。在線貨運平臺Freightos首席營銷官Eytan Buchman表示:
世界上有足夠多的集裝箱,只是放錯了地方。
這種不平衡主要是由需求激增造成的。Buchman指出,外國需求的增加導致來自亞洲的集裝箱成本每兩個月翻一番。當前從我國運一只集裝箱到外國需要18500美元,但從外國運到我國僅需1130美元。
物流用時延長
Buchman認為,全球貿易和供應鏈持續受到各種壓力的沖擊,比如港口擁堵。中美航線上的港到港平均用時從2019年的20天增加到2021年8月的21.5天,目前已增加到30天。門到門運輸則需要更長時間,從一年前的47天增加到現在的70天。
拉美市場受沖擊
集裝箱運價上升對拉美進口商的打擊尤為嚴重。拉丁美洲市場的參與者表示,許多亞洲供應商都選擇了FOB條款,以避免承擔運輸成本。而一些航運公司則宣布不可抗力。例如,因為港口擁堵嚴重,有艘船無法在太平洋沿岸的目的港卸貨,只能繼續航行,最終在墨西哥港口卸貨,而買方只能與航運公司重新協商,將集裝箱運回最初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