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購買食品時,會研究一下配料表,著重關注配料表中的成分含量及成分是否健康,是否含糖等等,這也側面反映了消費者對于美味與健康需求的提升,希望通過配料表科學地選購自己喜歡的食品,你有看配料表的習慣嗎?
買東西看配料表的消費者越來越多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在2020年7月29日發布了《中國消費者食品標簽認知及使用狀況調研報告2020》,調研報告顯示,僅有8.7%的消費者從來不看配料表,而每次必看的消費者占樣本的13.1%。
注:根據“每次必看”和“經常看”的總和從多到少排序
其中指出,相當一部分消費者不會合理利用標簽信息來選購食品。比如有35%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食品真實屬性名稱”,因此常出現將乳飲料當做牛奶,將固體飲料當做特殊醫學用途嬰兒奶粉等情況。
當然,八成以上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關注“無添加”“零添加”“不使用”等表述,超六成消費者認為有這樣標識的產品比同類產品更好。
在今年4月份發布的《2021中國食品消費趨勢白皮書》顯示,代糖類新型健康糖類飲品規模增長突出。同時,中糧大數據平臺社交聲量數據也顯示,2020年“0糖飲品”的社交聲量同比增長近100%。當下年輕人越來越注重健康養生,這也帶動了健康飲食的潮流。
“因為要保持身材,所以我購買食品一般都會關注一下配料表,看里面含糖量是否高,熱量是否超標,在美味與健康中尋求平衡。”消費者依依說。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消費升級之后,消費者的思維跟消費的行為發生變化。許多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時候會格外關注配料表中卡路里、糖等成分的含量。
食品配料表排序:越靠前含量越高
按照國家規定,食物中所有添加的成分都要寫在配料表中(包含所有添加劑),讓消費者清楚自己所購買的食物由哪些配料構成。
食品包裝上的配料表不可以隨意印刷,從原料名稱規范到原料排列順序等都有嚴格要求。它們必須遵守《食品標識管理規定》(2009年修訂版)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11)中的相關規定。食品配料表是以含量高低排序,在配料表中排名越靠前,添加的量就越大,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食品的真實構成。
2款純牛奶配料表中只含生牛乳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說,以冰激凌為例,一般來說,用牛奶、乳脂多一些的冰淇淋口感更好。需要注意以下2點,首先看配料表中的先后順序,比如牛奶、奶粉、乳清粉、稀奶油位于配料表前面,說明乳的成分多一些,品質相對高一些。其次,注意看營養成分表中蛋白質含量,蛋白質含量高的冰淇淋、雪糕,一般更優質一些,畢竟蛋白質主要來自奶制品。
消費者更關注成分健康的產品
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不斷提升,消費者越來越追求低糖、健康、配料簡單的食品,品牌也捕捉到消費者的訴求,著手開始對配料表一邊“瘦身”一邊“升級”。
椰乳品類的初創品牌「可可滿分」也打出了配料簡單,健康放心的標語,強調所有椰乳類產品不含非必要的添加成分,無果糖、無香精。“我們始終堅持開發讓消費者看得懂的椰子產品,做到產品配料簡單,消費者放心食用,堅持0添加蔗糖、低卡、低鈉。”可可滿分創始人方乃锃在接受《中國食品安全網》采訪時說,“未來還將繼續對現有產品及即將開發產品,在保證口感的同時對配料繼續’瘦身',讓消費者飲用到純正美味的椰乳。”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而對于有孩子的家庭來說,則更傾向于配料簡單的產品,消費者蕾蕾說,在給孩子買奶粉、零食時,首先關注的就是排在配料表前幾位的原料,擇優購買。
為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說,隨著整個社會體重管理、顏值管理及大健康管理理念的持續深化,中國消費者對于產品的品質以及對配料表的認識,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以前的消費者,他只有大健康的意識,并沒有大健康的知識,而現在的消費者,除了意識很強,他的專業知識也非常的強。
那么,問題來了,你在購買食品的時候,會看配料表嗎?
延伸閱讀
Q:購買食品應該看什么標簽?關注哪些成分?
答:第一,看配料表。食品的營養品質,本質上取決于原料及其比例。按法規要求,含量最大的原料應當排在第一位,按照從多到少的順序,最少的原料排在最后一位。
第二,看營養成分表。每一種預包裝食品營養成分表都必須注明5個基本營養數據,包括食品中所含的能量(熱量、卡路里)和四大核心營養素,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含量,以及這些含量占一日營養供應參考值(NRV)的比例。
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是產能營養素,人體有較明確的攝入量,攝入過少可引起營養不良,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生長發育和健康,攝入過量則可導致肥胖和慢性病發生。另外,我國是高鈉飲食的國家,鈉離子攝入量影響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因此規定了這四種為核心營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