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江陰日報-江陰網
不久前的一天晚上9點多,長江江陰段老桃花港口上,2名捕魚者帶著魚竿在江邊釣魚,還有1人拿著水桶在抓螃蟹,才剛剛收獲幾只,就被附近的巡防員和護漁員抓了個正著?!皬囊粭l指令發出到現場執行,用時僅10多分鐘?!苯幨泄簿炙箨牳贝箨犻L吳濤給記者“揭秘”,效率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為“江盾平臺”的啟用為長江禁捕打開了“智慧眼”。
發現難、取證難、追捕難,一直是長江禁捕工作的執法痛點。吳濤告訴記者,類似于老桃花港口的這起非法垂釣行為,常常發生在晚上,很難抓到“現形”。過去,江陰長江沿岸,公安、海事、水利都布有監控設備,但各司其職、各自為政,跨條線部門調取監控相對繁瑣,“禁捕退捕還是要借助‘科技之力’,把公安、海事、水利、漁政、交通、碼頭企業的監控設備集結到一張‘網’上?!?/p>
作為江陰長江禁捕退捕的信息化防控平臺,“江盾平臺”由該市公安局和該市農業農村局聯合運作,這張“網”內有600余套感知設備,把35.7公里岸線盡收“眼”底。600余套設備中,增設了全結構化攝像機、紅外熱成像、AR鷹眼、無人機等新型智防裝備。“尤其是在取證方面,變得及時、齊全?!眳菨f。統計數據顯示,“江盾平臺”正式上線至今,已累計下發工作指令50條,教育驅離違法行為人員11名,查處涉漁類違法案件16起。
擁有了“智慧眼”,禁漁執法就有了全景視角。吳濤介紹,“江盾平臺”有專人專班對重點水域進行24小時值守,一旦發現有非法行為,會根據畫面給出初步判斷,如果是非法垂釣,就派給漁政或鎮街綜合執法局;如果有收網或撒網現象,就由公安出動警力。不僅如此,“江盾平臺”還能精準定位護漁人,確保沿江14個護漁點24小時有人在崗。
本文來自【江陰日報-江陰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