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研究中心報告顯示,全球建筑行業碳排放占總量40%。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建設綠色低碳建筑,減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減排將是重要一環。
綠色建筑,即在全壽命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筑。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成都綠色建筑實施面積已突破2億平方米。今年以來,各地也頻頻出臺政策,支持綠色建筑發展。
綠色建筑究竟“綠色”在哪兒?“雙碳”戰略下,綠色建筑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四川又如何破局?8月31日,紅星新聞記者對話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綠色建筑設計研究中心副主任付韻潮。
省建院所在的樓宇
談項目: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能耗
綠色建筑節能又環保
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下文簡稱“省建院”)位于成都地鐵一號線天府三街地鐵口附近,一個高樓林立之處。
從外觀上來看,與附近其他樓宇不同的是,省建院所在的大樓,幕墻看不到一扇窗戶。步入其中,可以看到每間辦公室外墻都由一扇扇高約3米、寬一米有余的玻璃構成。盡管看不到窗戶,但室內沒有空氣不流通之感。
“大樓的外圍結構是雙層呼吸式玻璃幕墻。這棟大樓‘綠色’的秘訣,就藏在這里了。”付韻潮指著一塊玻璃告訴記者。
所謂雙層呼吸式玻璃幕墻,就是由內外兩層立面構造組成,內外幕墻之間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形成一個室內外之間的空氣緩沖層。下部有進風口,上部有出風口,可控制空氣在其間流動狀態。利用氣壓差、熱壓差和煙囪效應的原理,雙層幕墻之間空氣的有序流動和交換,可使建筑外層有效適應自然的天氣變化,提高幕墻的保溫隔熱性能。同時,由于通風換氣,提高人們工作、生活環境的舒適性。最終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減碳的重要途徑是節能,綠色建筑可以實現大幅度減碳,是實現源頭的環保節能。”付韻潮說,綠色建筑包含兩層含義,一層是為人類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工作、居住、活動的空間;另一層是實現高效率地利用資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保護好地球。
騰訊成都A地塊建筑工程項目
除了省建院所在的樓宇,四川還有很多綠色建筑。他以省建院承擔設計工作的騰訊成都A地塊項目為例,該項目為騰訊公司西部地區運營總部大樓,位于成都高新區,已獲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二等獎、綠色建筑二星級設計與運行評價標識認證,LEED-NC GOLD與LEED-EB PLATINUM認證。
在大廈頂部,設計建造了一個綠色屋頂。即在樓頂鋪設一層覆土并種植植被,當雨水降落,綠色屋頂會進行自然凈化,再通過回收系統進行循環利用。
綠色屋頂的另兩個重要功能是減少城市熱島效應以及緩解城市內澇。他以后者為例說,在自然環境中,比如降雨10毫米,其中可能有6毫米會滲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2毫米蒸發,2毫米形成地表徑流匯入江河湖海。但在城市中,由于各類下墊面硬化,滲透到地下的雨水將大大降低。綠色屋頂等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的功能就在于模擬自然界功能,讓雨水自然下滲、自然凈化。
騰訊成都A地塊建筑工程項目
騰訊大廈的另一個“綠色”之處在于其中水循環系統。比如,員工洗手的水處理凈化后,還可以回收再利用,以此節約水資源。
使用者的舒適度,也是綠色建筑的重要指標之一。為此,項目采用回字形布局與連續退臺、底層架空設計,形成連續均質分布的室外景觀空間,為使用者提供豐富的共享空間。
“綠色建筑不僅僅用于人類的生產或生活。”付韻潮提到,省建院還承擔了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災后重建項目的設計工作,是“專為國寶熊貓設計的綠色建筑”。該項目已獲得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一等獎、綠色建筑三星級設計與運行評價標識。
“不同于城市高密度建設區內的公共建筑,該項目處于生態保護區,其綠色建筑設計理念中很重要一個內容是最大限度降低項目建設對原有生態環境的影響,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場地水文條件?!币虼耍椖拷梃b低影響開發(LID)理念,對場地水系統進行系統梳理與規劃,整體制定水系統規劃方案,統籌、綜合利用各種水資源,基于高質高用、低質低用的原則制定雨水收集、處理和利用方案。比如,雨水收集兼顧景觀要求、地勢高差關系,設置收集和調蓄系統;雨水處理根據不同用水水質要求,設置三級處理系統,滿足不同水質要求;雨水利用根據地勢高差和建筑布局,分區、分質設置提升系統和供水系統。
騰訊成都A地塊建筑工程項目
談行業:
綠色低碳將成為“硬約束”
綠色建筑的推廣力度會越來越大
付韻潮認為,除了增量建筑,存量建筑的運行及維護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量更大。因此,如何讓建筑“變綠”和支持綠色建筑的推廣,將會是“雙碳”戰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對綠色建筑的政策性支持可以追溯到2013年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的通知》?!锻ㄖ分赋?,要“綜合運用價格、財稅、金融等經濟手段,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營造有利于綠色建筑發展的市場環境,激發市場主體設計、建造、使用綠色建筑的內生動力”。
“綠色建筑盡管是行業規范,但也意味著企業的投入成本會增加。因此,現階段房地產企業做綠色建筑的積極主動性不是太高。”付韻潮認為,在“雙碳”戰略提出之后,綠色低碳將成為“硬約束”,綠色建筑的推廣力度也會越來越大。
就綠色建筑推廣來看,他認為難度不在于技術。他以成都為例,從2013年左右發展至今,成都已經在綠色建筑的源頭——設計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但最終能否真正形成綠色建筑,關鍵在于設計后能否真正落地實施以及投入使用后的運行管理?!半y點在于建設過程中的技術成本、C端消費者對綠色建筑的認知接受程度以及運行管理的水平?!?/p>
臥龍自然保護區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災后重建項目
從政府層面來看,在付韻潮看來,對綠色建筑的施工及落地運營全流程實現閉環監管是關鍵。具體來看,建筑的節能需要在建材、開發、運維的全流程中進行規劃,同時也需要在產業鏈上構建一個可落地的系統發展路徑,打通從上游產業鏈的建材到下游消費者的使用運維階段,給出綠色建筑耗能檢測、衡量標準和金融支持、消費鼓勵的系統性方案。
“四川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他舉例,在由成都市七部門印發的《成都市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計劃》中,提出在“十四五”期間,建立較為完善的綠色建筑政策法規體系、行政監管體系、技術支撐體系、市場服務體系,全市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要求。到2022年,當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不低于70%;到“十四五”末,全市建筑綠色品質和住用舒適度不斷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建設方式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發揮更大生態環境效應。在他看來,其釋放的信號,是成都對綠色建筑發展的重點,已經發生了從以前的注重“量”到注重“質”的提升轉變。
同時,他提及8月27日成都市政府網站發布的《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推進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助力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出全面發展綠色建筑,包括“到2025年成都全市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一星級及以上標準;成都全市城鎮新建民用建筑執行不低于70%節能標準”等等。
“省建院也參與了政策的前期技術咨詢工作。”他相信,政策出臺會讓建設方和消費者對綠色建筑的認識更上一個臺階?!翱梢灶A見的是,在四川,一大批綠色設計、綠色建造、綠色運營的‘綠色建筑’將會出現。”
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圖據受訪者
編輯 官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