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外科手術后如果可以補充適當的營養,可以加速傷口復原的能力、幫助體力恢復,并降低傷口感染或發炎的機率,有哪些術后飲食需要特別注意或推薦的呢?營養師整理了術后特別需要補充的營養素與推薦菜單!
除了消化道相關手術有各自需要遵循的飲食原則,一般外科手術或有平常身體傷口時,足夠的熱量、蛋白質和微量元素都能夠加速組織復原的能力。
術后加速傷口復原的小訣竅
一、足夠熱量攝取
剛手術后的患者如果能盡快恢復均衡飲食補充適當的熱量及營養素很重要,不過手術后很可能有食欲不佳的問題,盡量鼓勵病人進食,如果食欲真的很差,可以考慮補充含有完整營養素的營養品,搭配原型食物攝取。
二、足夠的蛋白質和胺基酸
在傷口復原的過程中,讓身體保持足夠的原料很重要,細胞更新、組織修復和免疫系統的維持都需要足夠的蛋白質。研究指出,營養不良的患者不但跟不良的預后有關,還有較高的發炎或其他并發癥的風險。
蛋白質當中的胺基酸組成也分別參與重要的功能,例如半胱胺酸和脯胺酸幫助血管新生和傷口重塑(膠原蛋白合成),若缺乏會導致皮膚脆弱、沒有彈性;精氨酸等胺基酸則是幫助傷口愈合。建議可以先以屬于低脂肉類的海鮮、雞肉,或黃豆制品、蛋類微蛋白質的補充,避免飽和脂肪過多的紅肉。
三、新鮮蔬果
水果當中的維生素A、C、E,是傷口愈合必要的營養素,也有抗氧化的作用,不過術后病患要避免感染,水果務必清洗干凈再食用;蔬菜里豐富的膳食纖維,不但能避免腸胃道蠕動預防便秘,還能促進腸道的好菌生長,有助維持免疫力。不過若是腸胃道手術的病人,需要依腸胃道恢復的狀況攝取,由液體、流質飲食、軟質飲食慢慢回復到一般固體飲食,就不建議在術后攝取高纖的蔬果。
術后推薦調養食譜
栗子香菇燒雞
材料:雞肉、栗子、香菇、蒜頭、姜片、青蔥、醬油、冰糖
作法:
備料:香菇泡水備用、雞肉汆燙后洗凈備用
起油鍋,下蔥白、姜片、蒜頭爆香
燙過的雞肉下鍋,拌炒后加入冰糖
加入香菇炒香
加入醬油后轉小火,到入香菇水和栗子煨煮
醬汁略收干后加入蔥綠拌炒,食材熟透即可盛盤上桌
營養價值:雞肉可以補充術后最需要的蛋白質;栗子熱量密度高,可以增加熱量補充,且栗子含豐富的維生素 A、C、E 及微量元素,在中醫有補腎益脾胃的作用;若是曬干的香菇則含有維生素 D,幫助調節免疫系統。
清蒸鱸魚排
材料:冷凍鱸魚魚排(或新鮮鱸魚自行處理)、嫩姜、香菇、芥藍菜
作法:
魚排斜切成魚片、嫩姜切片、干香菇泡軟去蒂頭對切、芥藍菜切段
將鱸魚片、香菇片、姜片各一疊放,重復排列
加入調味料(醬油、魚露、香油、少許水調勻)
入鍋蒸 12-15 分鐘
芥藍菜汆燙備用
魚片蒸熟后取出,將芥藍菜排上
營養價值:魚類是優質的低脂蛋白質來源,且鱸魚中富含胺基酸中的麩酰胺酸,有助于傷口修復,因此常被拿來當作傷口復原及化療后的食物補充;芥藍菜除了含有纖維,也是蔬菜中鈣質含量很高的食材,足夠的鈣質可以幫助肌肉和神經的放松和舒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