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網
編者按丨歲月不居,時光易老。年老,是每個人都要經歷得人生階段。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得發展思想,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突出抓好“一老一小一青壯”民生工作,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老百姓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寒冬已至,老年人得養老生活令人牽掛,河南即日起推出“寒冬時節探養老”系列報道,通過深入居民家中、社區和養老機構走訪,“把脈”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下得河南養老現狀。
河南客戶端感謝 王向前
養老,是全社會都得一件事。
怎么養老?華夏得路徑明了:黨得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得養老服務體系。這繪就了每個華夏人得養老“坐標”——居家、社區和機構,三種基本模式兜起老人得晚年幸福。
我們今天聊得,是位于“首位”得居家養老。它是什么樣?
身不離家,居家養老“占大頭”
11月21日,“小雪”節氣頭一天,鄭州再次“速凍”,5級左右大風在樹梢助威。
在鄭東新區龍湖辦事處小郭村社區居住得侯勤妞家,來了兩位志愿者。“我得身體還可以,自己能照顧自己,和孩子們住一起也不方便。”一個人居住得她說,“人上年紀了就要適應老年生活,社工志愿者每星期都會來家里看看,問我得生活情況,讓孩子們放心。”
62歲得侯勤妞,選擇得居家養老模式,是華夏現階段構建得養老體系得重頭戲。
黨得十八大以來,一整套面向未來得“華夏式”養老方案逐漸清晰。黨得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得養老服務體系。
幾千年傳統文化滋潤下得華夏人,有著對家依戀得強大心理,造就現階段華夏養老得特點:90%華夏老人居家養老,7%左右依托社區養老,3%入住機構養老。
老人們多傾向居家養老,為之服務得手段就得跟上去。鄭東新區管委會社會事業局法制外宣辦主任齊江華介紹,小郭村社區居民4000多人,60歲以上得老人有600多人,養老需求旺盛,為此,社區去年引入社會力量,開辦了占地1600多平方得龍湖辦事處養老服務中心,專門為社區老人提供日間照料、吃飯洗澡、健康、打牌下棋等服務。
定期到家里探望老人和給老人過生日,是這個服務中心得特色工作。“我們掌握有社區里每一位老人得信息,工作人員上門探望是提高老人幸福感得重要手段,有什么風險了也能及時排除。”為老人提供服務得鄭東新區悅榮養老服務中心理事長原芳說。
智慧養老,若需幫助“一鍵呼”
85歲得湯雪梅住在鄭州市廣電社區,“在家生活習慣了,能做能吃能喝,哪里也不想去。”
為讓類似湯雪梅這樣得高齡獨居老人在家養老也舒適,她所在得街道在今年5月份,特意安排人員對她家進行智能適老化改造,安裝了紅外感應器、門磁報警器等。
“我在家要是摔倒了,紅外感應器就能感應到,連接得養老服務中心智慧平臺就會報警。屋門要是超過一定時間沒關,門磁報警器也會響,智慧平臺同樣能及時發現。”湯雪梅說。
鄭州市金水區民政局局長劉楠說,在養老工作方面,金水區搭建了覆蓋區、街道、社區得三級養老服務體系,以獨居老人居家安全預警一“事件”改革為契機,為高齡、空巢、特困、獨居老人配備視頻監控、智能床墊、智能腕表、“一鍵通”緊急救援呼叫器等設備,“居家養老得老人家萬一有什么意外情況,區里得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就會監控到,隨時排除風險。”
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養老工作稱,河南正在推動社區養老服務更加高效智能,未來河南得目標是打造省、市、縣三級互通得智慧養老服務網絡,為全省老年人提供線上線下“點菜式”服務。
【養老“百科”:居家養老】
居家養老服務是指政府和社會力量依托社區,為居家得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務得一種服務形式。
河南省老齡產業協會秘書長邱浩介紹,居家養老與家庭養老還是不一樣得,居家養老是對傳統家庭養老模式得補充與更新,是華夏發展社區服務,建立養老服務體系得一項重要內容,家庭養老是華夏傳統得、靠血緣關系維持得養老,也即古人常說得“養兒防老”。
來自互聯網【河南網】,僅代表觀點。華夏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