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里的世界因為陽光普照而非常明亮;到了晚上,太陽西沉,天色就會變得黑暗,但是現在的我們到了晚上許多地方依舊燈火通明。這一切都是電燈的功勞,從特斯拉發現交流電以及愛迪生發明電燈開始,我們的夜晚就不再黑暗。但是在這兩樣東西出現之前,我們的古人是用什么東西來照明的呢?
一開始,原始人類是用篝火、火把等取暖照明,火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之一。再之后,古人發明了油燈來進行照明,《楚辭·招魂》中說:“蘭膏明燭,華鐙錯些。”其中的“鐙”即為“燈”,也就是當時所使用的油燈。之后油燈也被多次進行改進,雖然后面又出現了蠟燭,但是油燈比蠟燭更加耐用,所以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仍有許多家庭選擇使用煤油燈,所以油燈可能是人類歷史上使用最長的照明工具。據記載,最遲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了成型的燈具出現。在史書的記載中,燈具出現在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周禮》中也記載了有專門負責取火或照明的官職。
當然除了用油燈,一切可以發亮的東西都可以被用于照明,比如自然界的螢火蟲和珍貴的夜明珠。我國有一個表示刻苦鉆研學習的成語叫做“囊螢夜讀”,《晉書》記載:“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就是捉許多螢火蟲裝到袋子里,然后懸掛起來當做照亮的東西。但是普通人很少像這樣做,包括夜明珠也是達官貴人,家世顯赫的人才能有機會使用,平常人家還是使用油燈較多。
但是對于古人來說,油脂等材料還是來之不易,到了夜晚也有許多不方便。于是人們在使用油燈的同時,仍然在尋找其他的照明方法。之后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公元前3世紀,就出現了用蜂蠟制作的蠟燭雛形。李商隱有一句詩就是用蠟燭作比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無題》)。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中也有“等蠟燭燒斷鐵鎖”這一情節。而蠟燭的出現也成就了我國許多的風俗習慣,最著名的就是我國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燈會。18世紀時,有人用石蠟制作成了現在我們所使用的蠟燭,并且開始投入工廠里大規模生產,蠟燭使得照明等變得更加方便。但是人類的發展是永不止步的,在距今200多年前,一個英國人又發明了煤氣燈,它比蠟燭更加明亮,經過不斷的修改后,它照亮了千家萬戶。
不過上文所說到的火把、油燈、蠟燭、煤氣燈等幾乎都是用火來照明的。真正讓人類的照明工具有火、油走向了電的,是從在19世紀末一位叫做愛迪生的發明家點亮了第1個電燈開始,這個經過幾千次實驗而被點亮的燈泡,成功改寫了人類照明的歷史。而電燈一直發展至今,出現了白熾燈、節能燈、裝飾燈等等各種各樣的燈。一到晚上,城市里的霓虹燈比天上的星星更加明亮,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亮如白晝”。綜合來看,人類照明的歷史其實也是人類發展歷史的寫照。
參考文獻:
《楚辭·招魂》
《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