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嘉興日報-嘉興在線
“這里為什么有這么多可愛的小金魚?”嘉興市聯合污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污水處理廠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認真地參觀廠區,對各種設備設施、流程工藝都詳細了解。這是海鹽縣生態環境公眾探訪走進污水處理廠活動的現場情景。
生活中處處都可能產生污水,那最后那些污水都去哪兒了呢?當天,媒體記者和市民代表們參觀了污水處理的全過程。他們走過一個個污水處理池,見證了顏色渾濁、散發著臭味的污水經過一系列復雜工序以后,轉化成澄澈無異味、達到清潔排放標準的凈水。污水處理廠的工作人員還從池子里舀上一杯水,向市民群眾展示處理后的凈水,市民群眾紛紛進行了近距離的觀察。
嘉興市聯合污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污水處理廠每天可以處理60萬噸的污水,污水廠分為兩期,采用的是不同的工藝線。當天參觀的是位于一期的MBR工藝線,該工藝線是采用A2O+MBR工藝將污水凈化成達到符合國家一級A的排放標準。
之后,廠內一池可愛的小金魚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講解員介紹道:“大家看池里的水,其實原本是污水,在經過污水處理后就成了可以養金魚的干凈水。”“污水處理工藝真是神奇!”參觀者紛紛感慨污水處理工藝的奇妙。
最后,大家來到會議室,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我市水資源環境現狀、城市污水分類、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概況和分析,同時宣傳了開展污水處理設施公眾開放日活動的意義。
通過此次生態探訪活動,大家對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原來,污水處理廠就像城市的“腎臟”,它“喝”進污水,經過復雜的工藝后“吐”出清流;污水處理廠過濾著城市“血液”中的毒素和垃圾,但如果“吐”出的清水不達標,將會再次影響城市的水質。大家參觀后紛紛表示,以后要節約用水,在保護水資源的同時為城市“腎臟”減負。
“我們會繼續優化公眾探訪這項社會化服務,肩負起普及污水處理知識的責任。”嘉興市聯合污水處理廠廠長沈琴表示,讓更多的市民朋友了解污水是怎么處理的,目的是讓市民意識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從身邊事做起,一起帶動身邊人節約用水。”
本文來自【嘉興日報-嘉興在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