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對A股市場來說,屬于劇烈波動的年份。從股市波動率的角度出發,市場指數波動不大,但對不同行業板塊、不同上市公司股票而言,卻是波動率劇烈的一年。
在上證指數接近年內高點之際,有人歡喜有人愁,一方面是以中證500為代表的股票屢創新高,投資者獲得了可觀的投資回報率;另一方面卻是以上證50為代表的權重股反復筑底,部分權重股甚至持續創出調整新低水平。由此可見,對今年A股市場來說,把握好投資節奏很重要,如果節奏把握發生了失誤,那么很可能會產生不佳的投資結果。
前幾年,核心資產的表現良好,甚至出現一年漲數倍的表現,對扎堆核心資產的明星基金來說,也是經歷了一段幸福的日子。在核心資產持續上漲的背景下,機構投資者熱衷于扎堆抱團,抱團越明顯,股價漲得越快,在部分核心資產高度抱團的背后,卻成為了股價上漲的加速器。
但是,機構抱團本身屬于一把雙刃劍,漲時助漲,跌時卻會助跌。前幾年,機構抱團促進機構抱團股的大幅上漲,今年的情況卻是明顯不同,出現股價下跌的上市公司股票,卻離不開前期機構高度抱團的核心資產身影。不過,從理性的角度出發,在今年核心資產股價大跌的背后,實際上也是一輪估值修復、理性回歸的過程,只不過機構集中拋售卻加速了這一個過程的發展速度。
成也核心資產,敗也核心資產,對前些年深度參與核心資產抱團的明星基金來說,今年的日子卻比較難受。即使如今上證指數已經非常接近年內高點,但在市場指數創新高之際,不僅僅是部分核心資產股價的不漲反跌,而且對部分頂流明星基金而言,也是明顯跑輸同期市場指數的表現,有的頂流基金年內凈值縮水超過30%。
核心資產股價跑輸大盤走勢,很大程度上與估值回歸有關,且機構集中拋售加速了股價的估值回歸速度。在核心資產資金凈流出的同時,不少資金卻跑向了新能源產業鏈或者周期行業之中,進而形成了不同行業板塊之間的蹺蹺板效應。對部分頂流基金跑輸同期市場指數表現的現象,大概可以有幾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市場投資風格轉化太快,導致部分頂流基金經理很難迅速適應,資產配置策略不佳導致基金凈值表現不好。
第二種解釋,頂流基金的規模飛速增長,但規模越大,卻很難管理,凈值表現自然也會受到影響。對手握數百億乃至上千億資金的頂流基金經理來說,資產配置確實是一道大難題。
第三種解釋,頂流基金習慣于過去的投資風格以及資產配置方式,并長期偏愛于核心資產的投資。但是,今年市場卻對核心資產的態度并不友好,由此引發深度介入核心資產的頂流基金凈值的持續低迷。
不過,市場的變化也是很快的,今年是賽道股與周期板塊表現可觀的年份,到了明年,可能又會輪到藍籌股、白馬股身上,但期間可能存在很多的變數,投資者還需要承受時間成本、資金成本等風險。
很多人說今年的市場賺不到錢,實際上不僅僅是普通投資者,甚至是頂流明星基金經理,也很難擺脫賺了指數不賺錢的問題。即使未來A股市場有可能攀升至4000點高位,但也并不意味著多數人可以享受到市場上漲的成果,更可能考驗投資者的資產配置能力以及風險防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