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子產品的發展態勢
電子產品發展態勢為智能化、便攜式、高速數字化、高度集成與互聯。無線電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及,如大家所熟知的WiFi、藍牙無線技術幾乎覆蓋我們日常使用的各類電子設備(手機、便攜式電腦、汽車、耳機、音響、游戲機、智能穿戴等)。
5G、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到來,無線電技術和高速集成電路是未來相關技術發展的基礎,集成無線技術的電子產品將更加廣泛的融入到所有人的日常生活中,而電磁信號也將無處不在,健康的使用習慣非常必要。
5G 互聯時代
2、電子產品是怎樣對外部發射電磁波的?
電子產品通常以兩種方式對外部輻射電磁波。
(1)方式一:通過集成的天線模塊主動向外部發射電磁波。電子產品內部集成了各類天線,如移動通信、WiFi、藍牙等天線模塊,依據實際工作需求和其他設備進行通信與數據交互。電子產品中的天線全方向對外發射電磁波,電磁波中加載著各類語音、視頻、圖像、文件等數據信息,進而實現實際的功能需求。
天線主動輻射電磁波
(2)方式二:電子產品處于工作狀態時,內部電路模塊對外部被動輻射電磁波。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電子設備功能十分強大,且系統集成度很高。電子產品通電工作后,其內部電路中將有電流通過,麥克斯韋方程組告訴我們,電路中的交變電流將產生電磁場,電子產品硬件能力及數據交互越快、功率越大,對外部輻射頻段越寬、強度越高。但是,這種對外的電磁輻射效率很低,通常為雜散波,輻射方向性不明顯,輻射強度很低。
兩種方式電磁輻射的區別和影響:電子產品通過天線模塊主動向外部發射電磁波(方式一)時,其輻射電磁波能力和強度遠大于被動對外輻射的電磁波(方式二),所以,電子產品通過天線模塊對外輻射電磁波的影響遠大于自身電路對外輻射。
3、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的主要危害
(1)電磁輻射危害:到目前為止,科學研究并沒有給出無線電信號對人體的影響的量化數據。科學家們認為,人們日常使用的電子產品是安全的,其電磁輻射強度很低,對我們的損害很小或者可以忽略不計。但是,電磁輻射存在積累效應,從電磁場和物質的相互作用來講,孩子們和青少年長期持有電磁輻射的電子設備,近距離、長時間使用是不太健康的,可能影響腦部與免疫系統的發展。
(2)屏幕有害藍光對人眼傷害:其一,有害藍光具有極高能量,導致視力下降,尤其是兒童晶狀體較清澈,無法有效抵擋藍光,容易導致黃斑病變以及白內障;其二,引起視疲勞,由于藍光的波長短,要想看清楚,眼球會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影響人們的學習與工作效率;其三,降低睡眠質量,藍光會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進而造成睡眠質量不高甚至難以入睡[1-2]。
(3)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長期使用電子產品有損健康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對兒童和青少年健康的不良影響。在電視、電腦、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之間,孩子們的屏幕時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長,容易引起孩子的骨骼發育。火箭軍兒科主任醫師李芳認為過度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會增加孩子患抑郁癥的幾率,并可能誘發焦慮、注意力下降、自閉癥等精神問題。
4、電子產品安全使用好習慣
(1)為減少電子產品的電磁輻射影響,睡覺時手機等電子產品可以放置得稍遠一些,盡量不要將電子產品放置在耳朵旁邊或枕邊。
(2)避免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尤其是孩子和青少年,要盡量避免使用手機和電腦。孩子和青少年使用電子產品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
參考資料
[1] 藍光危害可致盲 OLED自發光電視讓眼睛更健康。比特網[引用日期2016-10-20]
[2] 藍光危害可致盲 OLED自發光電視讓眼睛更健康。比特新聞[引用日期201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