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岳飛在投身軍伍之前,已在家鄉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和一位劉氏女結為夫妻,先后生有兩個兒子,即岳云和岳雷。
公元1127年,也即“靖康之難” 北宋滅亡后 ,彼時的岳飛只是宋軍中的一個無名小卒??低酰ㄋ胃咦冢┶w構倉惶南渡時, 岳飛也隨軍一同南下,讓妻子劉氏留在湯陰家中,照顧老母,撫養兩個幼子。不久,黃河以北的大片地區全被金人占據,劉氏一個婦道人家很難在兵荒馬亂中養活自己和一家老幼,便狠心扔下婆婆和兒子改嫁給別人了。
岳飛
1130年,岳飛率領一支軍隊駐扎在宜興,抗擊金軍,便派人渡江到中原相州府湯陰縣去接他的家眷。前后10多次,好不容易才找到他的老母和兒子,遂輾轉將他們接到了江南軍營。這時岳飛才得知發妻劉氏已經改嫁的情況,就在宜興當地另娶了一位叫李娃的女子為妻,后來又相繼生了岳霖、岳震、岳霆3個兒子。
1138年,岳飛派遣麾下一個叫王忠臣的軍官送信給另一位抗金名將韓世忠,王忠臣將信送到后準備返回岳家軍大營之前夕,韓世忠讓他轉告岳飛:“(岳將軍)的結發妻子(劉氏)現在我軍中,她已改嫁給我軍一名押隊(小隊長,卒長)為妻。請(岳將軍 )再派人來,把她(劉氏)接走”。韓世忠還說已將此事稟告朝廷并得到準許了。
岳云
岳飛得到這個消息,覺得前妻劉氏不忠不孝且無情無義,深為痛恨,不肯再去接她,只派王忠臣給她送去500貫足錢。他擔心宋高宗趙構因韓世忠的奏告而發生誤解,以為他發跡后無故拋棄發妻,因此上書為自己申述道:
“臣履冰渡河之日,留臣妻侍老母,不期臣妻兩度改嫁,臣切骨恨之。已差人送錢五百貫,以助其不足,恐天下不知其由也”。
此事不僅見諸于《三朝北盟會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等史籍,而且南宋朝廷的官修正史《高宗日歷》中也有記載。
李娃死后,岳飛再娶鞏氏為妻。
影視劇照:小將岳云
1142年,宋高宗趙構、丞相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賜毒酒鴆死)、岳云及部將張憲殺害。20多年后,岳飛的冤案才得以平反昭雪。冤獄平反后,岳飛的夫人鞏氏在給宋孝宗所上的一道奏折(狀)中說:
“岳云有子二人、女一人,岳雷有子四人,現在潭州(今湖南長沙)同居,并系阿翁樞密(岳飛生前任樞密副使)親孫”。
鞏氏稱岳云的子女為岳飛親孫,岳云自然是岳飛的親生兒子。
既然岳云是岳飛和原配劉氏所生,且是長子,那么后世為何把他誤以為是岳飛的養子呢?在后世演義小說和在當代評書中,岳云均是以被岳飛收養義子的面目出現的。
影視劇照:岳飛父子
這是因為,后人在書寫這段歷史時,大多取材于《宋史·岳飛傳》,而元代所纂修的《宋史·岳飛傳》 則完全脫胎于岳飛孫兒岳珂編撰的《鄂王行實紀年》。岳珂所處的年代,非??粗嘏拥呢憹?。正如魯迅先生所說 :
“由漢至唐,也沒有鼓吹節烈,直到宋朝,那班‘業儒’才說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話,看見歷史上‘重適(再嫁)’兩個字,便大驚小怪起來”。
在這種時代氛圍下,岳珂因而認為,劉氏的再嫁(三婚),有悖于當時的封建道德,是一件不能外揚的所謂“家丑”,于是,他在編撰《岳鄂王行實紀年》時,就把岳飛與劉氏的第一段婚姻一筆勾銷,這就使后人誤以為岳云(還有岳雷)是岳飛的養子了。
岳飛父子畫像
鐵錘岳云
影視劇照
【插圖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