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湛廣(老高電商管理學院院長)
原創文章,版權所有
歡迎關注與分享!
本文1900字,閱讀時間3分鐘
今年以來,一直有兩種不同的聲音在我耳邊PK。一種是悲觀的聲音,認為傳統電商平臺流量下滑嚴重,導致業績下滑幅度達到30%以上!另一種則是樂觀的聲音,說公司業績持續增長,團隊正在大力擴張。
江湖兩派,各執一端。說下滑的,拿數據說話,言之確鑿;說增長的,也拿數據說話,言之確鑿。我在電商領域從業10年來,從未見過如此兩極分化的現象。下面讓我們專門探討一下。
01下滑30%是怎么來的?
2021年電商大盤總銷售額11萬億,其中抖音、快手、小紅書、B站等新媒體渠道,GMV大約9000億,占比8%;拼夕夕的GMV為1.67萬億,占比15%;這兩項加起來,分走了電商大盤23%的市場份額!
此外,還有淘寶直播的GMV5000億,由于大部分商家抓不到淘寶直播的公域流量,因此這個5000億中有相當一部分也是從傳統電商盤子里分走的蛋糕。
以上三項加起來,結合新媒體渠道的增速,2021年上半年,從傳統電商大盤中分走的蛋糕足足有30%以上!
0280%的頭部商家持續增長?
2021財年,淘貓平臺全年GMV達到7.494萬億元,較上年增長9050億元,增長率為:13.7%!這么一看,數據又不對了?。√载埰脚_還是在增長,怎么就變成了普遍下滑呢?你們說的流量危機,到底是什么情況?
再給大家一個參考數據:今年上半年,有數百名電商學員找我課后答疑,每次答疑我都會順便問一下對方今年的業績增長情況。結果發現,80%以上的學員公司持續增長的,停滯或者下滑者不到20%!?
這到底啥情況?難道我們學員做的都是假電商?我們分析了一下,偏差在于樣本的選擇。我們學員大多數是頭部商家,不代表全部電商。只能證明一點:80%的頭部商家持續增長。
03真相:內憂外患,兩極分化
根據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綜合性的結論:
①傳統電商的外部挑戰——電商大盤已經被新媒體、直播和拼夕夕分走30%的蛋糕,導致很多傳統電商業績普遍下滑。
②淘系平臺的內部生態平衡打破——兩極分化加劇,80%以上的頭部商家仍舊保持增長,這意味著她們搶了腰部和腿部賣家的蛋糕。
雖然,淘系大盤增長13.7%,可以對沖一部分新媒體渠道的流失份額,但是,頭部商家對流量攔截非常厲害,會額外再分走了大盤10%~20%的蛋糕。那么,對于腰部和腿部商家而言,整體蛋糕相比原來減少了30%~40%!業績普遍下滑的根源在此!
04下滑的商家錯過了什么?
絕大部分商家將業績下滑的責任,歸咎于淘貓平臺的流量下滑,而不愿意反思自己。這話雖然很多人不愛聽,但是我還是要說出來。只有正視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電商2.0時代,有5個重大變革,如果你跟不上變化,就會被自然淘汰。
01商家分層,小店失靈
頭部店鋪只占5%,卻分到了40%-50%的流量。對于習慣于用阿米巴小組制、復制無數小店的商家,近兩年遇到了瓶頸。
對策:聚焦戰略,調集頭部資源和頭部人才,做好頭部大店。
02新品戰略,競爭失靈
天貓和京東平臺,當年新品銷售額占全年的40%,缺乏新品開發和運營能力的商家,就被同行硬生生搶走了40%的蛋糕,因此業績下滑不足為奇!
對策:建立新品開發+新品打爆流程+快反供應鏈。
03分人群運營,流量失靈
淘貓和京東都實施千人千面的推薦機制,流量和人群多元化、碎片化,尤其在服裝和快時尚類目,推薦流量已經超過搜索。
這樣一來,流量入口高度分散,利用大爆款攔截搜索流量的玩法,在非標品、快時尚和個性化領域,越來越失靈。
對策:①品牌圈人:品牌定位明確,人群定位清晰,產品設計、風格調性、模特代言和視覺營銷統一圍繞目標人群展開。
②運營圈人:通過種草引流擴大拉新,提升推薦流量擴大入口,利用新品與品類延伸獲得新人群,通過定向精準觸達轉化新客,通過會員營銷提升復購,通過私域沉淀老用戶,等等。
04死磕老類目,增長失靈
對于市場容量小于20億的細分小類目,單店做到15%的市場份額,就會遇到天花板。如果采用多個店鋪,總體市場份額頂多占30%,也會遇到天花板(這個統計規律,只有極少數例外)!因此,業績下滑,首先要看細分賽道的市場容量,是否觸達天花板。
對策:分析細分賽道市場容量,同心多元化,做相關性的品類延伸。
05全域營銷,站內失靈
站內流量和站外新媒體流量已經平分秋色,最近1年,超過1000個細分類目的TOP1被新消費品牌占領,這些新消費品都是靠新媒體流量而爆發的。對于習慣于爭奪站內流量,而對新媒體不擅長的商家,也無法適應這種打法。
對策:①走出去,全渠道拓展。②回歸品牌,全域營銷,所有渠道都是靠不住的,唯有品牌才能通殺渠道。③做品牌和全域引流,需要持續投入,ROI會變低,公司盈利會下降,得有思想準備。畢竟,電商紅利時代已經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