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制日報
司法所所長王亞偉: 矛盾糾紛在哪兒就調解到哪兒
“王所長,你要為我主持公道呀,我家的玉米才出苗,排水渠不通就要被水淹死了!”的一個早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司法局和什托洛蓋司法所所長王亞偉剛上班,李某就來找他求助。
李某是兵團第十師一八四團金源社區居民,由于其農田里的排水渠下游被堵,致使水漫到田里,她懷疑是張某對排水渠動了手腳。
“走,到地里看看。”王亞偉說。
李某家的田地與張某家的相鄰,兩家共用一條排水渠,李某家的田地在排水渠上游。之前,兩家因為水費及澆灌用水問題曾發生過爭執。
“排水渠怎么會堵上?肯定是張某動了手腳。”李某氣憤地對王亞偉說。對她的說法,張某給出3個字:“我沒堵。”
王亞偉了解情況后,當場對兩人講起了民法通則。
“民法通則規定,不動產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采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王亞偉進一步說,你們看,法律都規定了鄰里之間要團結互助。這條排水渠就你們兩家在用,如果被堵了,從長遠看,損害的是兩家的利益。都說遠親不如近鄰,今后你們還有需要對方幫忙的時候。
一番話說得兩人心服口服。王亞偉及時給出解決方案:雙方共同將堵塞的排水渠疏通;任何一方不得私自將排水渠堵上,如果造成對方損失,將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
像這樣帶著糾紛到現場就地調解的例子還有很多。此外,王亞偉還結合轄區實際情況,積極將調解前置。
217國道穿越和什托洛蓋司法所轄區全境,道路兩側有很多汽車維修店,每年涉及汽車維修的糾紛不少。“等糾紛來了再調解不如提前調查,做好源頭預防。”王亞偉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他和同事們一一走訪217國道兩側的43家車輛維修店及汽車配件商鋪。“商鋪不是很多,但走訪得很慢,因為每到一家商鋪老板都有一肚子的苦衷要訴,全是涉及拖欠汽車維修費和汽車配件款的。”王亞偉說,對此,能調則調,不能調解的就為他們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務,走司法程序。
陳某在烏魯木齊從事汽車配件銷售生意,產品發往新疆各地。5年前,第十師一八四團兩個商戶從陳某處購買了4萬余元的貨物,但貨款一直拖著不付。5年間,陳某到第十師來了不下20趟,貨款就是要不回來。去年年底,陳某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王亞偉,沒想到,不到兩個月貨款就要回來了。
矛盾糾紛在哪兒,就調解到哪兒,這是王亞偉在基層工作近12年總結出的經驗。
6月10日,商戶時某給王亞偉送去一面寫有“為民解憂情真切 法律服務暖人心”字樣的錦旗。
去年,時某賣給阿某價值幾萬元的輪胎,但貨款一直要不回來。無奈之下,時某找到王亞偉。
雖然錢不多,但阿某一直不配合調解,后來根本聯系不上他。王亞偉建議時某走司法訴訟程序并幫他寫了起訴書。時某打贏了官司,可對方就是不履行法院的生效判決。王亞偉向時某建議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還幫他寫了強制執行申請書。
經過法院強制執行,時某終于拿到了貨款。
后來,時某成了王亞偉的常客,王亞偉不僅幫他處理過3起經濟糾紛,還調解了他的家事糾紛。
時某兄弟姐妹5人,老母親年過八旬,在贍養母親問題上5人產生分歧。王亞偉出面調解后,5人達成贍養協議,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每個人的責任義務白紙黑字寫到紙上。
王亞偉所在的司法所轄區以工業單位為主,多年來,他協助多家單位清欠債權277萬余元,被清欠債務人涉及烏魯木齊、奎屯、塔城、阿勒泰等地。
“人民調解是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道防線,把法律服務與人民調解充分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矛盾糾紛不上交。”王亞偉說。
2016年,和什托洛蓋司法所所在社區屯南社區(現更名為金源社區)成功創建為兵團級“民主法治社區”;轄區內國有企業新疆屯南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創建為兵團級“誠信守法企業”;不久前,王亞偉入選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好榜樣候選人”。(發文人 潘從武 通訊員 房佳偉 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