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種植技術不斷普及,不少農民朋友看到了葉面肥對農作物增產的優點,但實際操作卻反映出各種問題,像是葉面肥品種選擇、噴施時間和次數、溶液濃度調制等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結果是施肥的成本高但見效低,有的甚至引起肥害。
下面,小編就為農戶朋友們科普一下葉面肥的有關知識,供大家參考。
首先科普一個常識。很多人認為,朝著果蔬、農作物的葉片噴施葉面肥,營養物質通過葉片上的氣孔進入葉片細胞內部,然后被植株的各組織器官所吸收。
其實,營養物質并不是通過葉片上的氣孔進入細胞,而是被存在于葉片角質層縫隙間的“質外連絲”組織主動吸收進去的。葉片吸收養分,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養分一樣,都是主動選擇行為。
葉面肥的選擇要有針對性。
不同生長階段、不同作為類型等,使用的葉面肥有差異。
比如,在生長初期應噴施調節型的葉面肥,以促進植株生長發育;生長中后期根系吸收能力減弱,應噴施營養型葉面肥。
番茄莖腐病與缺鉀有關,坐果期可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預防;芹菜裂莖病與缺硼有關,可噴施硼砂溶液預防。
葉面肥濃度關系到噴施效果。
在適合的濃度范圍內,噴施葉面肥效果隨溶液濃度增加而增強,但若超出適宜濃度范圍的上限,葉面肥濃度過高則易引起肥害;也不能低于適宜范圍的下限,以免“費力不討好”,施肥見效小。
另外,微量元素肥雖是作物不可缺少,但其溶液濃度的適宜范圍更窄,更應注意勿噴過高濃度的溶液,否則更加容易造成肥害。
以尿素配制成葉面肥為例,不同作物有不同的適合濃度。
比如,番茄、黃瓜的適宜噴施濃度0.2%-0.3%;西瓜、茄子的適宜濃度0.5%-0.8%;蘿卜、白菜的適宜濃度1%-1.5%;小麥、水稻的適宜濃度1.5%-2%等。溶液噴施量一般為每畝70-100公斤。
噴灑時期和噴施部位要合理。
根據作物生長階段確定葉面肥的噴施時期。像是水稻、小麥等禾谷類莊稼,可在苗期到灌漿期擇機噴施;瓜、果、茄類作物則宜在初花期至幼果膨大期噴施;葉類作物可從蓮座期開始噴施。
到具體時間上,葉面肥的噴施以無風陰天、晴天早上8-10點或下午4-6點進行為宜。
葉面肥重點噴施在作物葉片上,且幼嫩綠葉要比病老葉的吸收能力要強。另外,葉片背面的角質層縫隙要比正面大,對養分的吸收速度和吸收能力要更快些。因此,要保證那些健壯葉片的正面和背面都要噴到。
由于葉面肥的濃度比較低,且每次的吸收量也不大,因此,結合作物長勢等情況,總的噴施次數一般在3-5次左右。
以上是小編分享的葉面肥有關的知識,希望對種植戶們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