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孔子有言:“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一個人,唯有到了40歲之后才不會迷惑,也只有到了50歲之后才能知曉自己的天命。其實,無論是不惑也好,還是知天命也罷,都是人生境界升華的體現(xiàn)。
而從年齡的角度來說,人,唯有到了50歲,才能徹底領(lǐng)悟人生的真相。
比如說,一個人的人生,到底是幸運呢,還是不幸呢?早年的時候,其實我們都不知道。唯有到了50歲之后,我們才會真正看明白。
有些人,二三十歲的時候特別厲害,可中年的時候就衰落下來了,而且越混越差。這,便是一種“先甜后苦”的不幸人生。
有些人,二三十歲的時候比較一般,可中年的時候就上去了,而且愈發(fā)活得安穩(wěn)起來。這,便是“先苦后甜”的美好人生。
如果可以選擇,我們還是選擇“先苦后甜”的人生比較好。至少你的先苦后甜,是你富貴命的體現(xiàn)。
要知道,一個人的富貴命和勞碌命,都不是絕對的。唯有到了50歲之后,一切才會塵埃落定。
02
同行的劉先生,早年來到廣州打拼,由于沒有什么背景,反正過得特別艱辛。用他的話來說,如果四十歲之后還做不出成績,就只能乖乖回老家了。
十多年前,他三十來歲,反正到處受挫,怎么創(chuàng)業(yè)都失敗,讓人唏噓惋惜。
可是,過了十年后,他卻在商業(yè)戰(zhàn)場上順風順水,甚至遇到了很多不錯的好項目。
如今的他已經(jīng)50歲了,就住在廣州的市中心,一起床就能看到珠江兩岸,日子富貴了起來。
對此,很多人就會疑惑,為什么有些人可以用十幾年的時間就賺到了上千萬甚至上億的身家,而且隨著年紀的增長而愈發(fā)賺錢呢?為什么有些人卻面臨失業(yè),年齡越大越不受待見呢?
還是那句話,小富靠勤,大富靠命。
有些人特別努力地“幫別人”打工,最后只能混個溫飽。如此,只要他們到了中年期,相信他們就會面臨被人淘汰的風險。
反之,有些人特別努力地“為自己”打工,哪怕失敗了也都“百折不撓”。如此,不論他們到了哪個階段,都會愈挫愈奮。
人到五十,并非是頹廢且無奈的開始,恰恰是大有可為的人生起點。
曹操說過,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唯有抓住屬于自己的機會,敢于折騰,那你的人生才能越活越精彩。
03
談到這里,相信很多人都會唏噓感嘆,難道說賺不到大錢的人,都是勞碌命嗎?
這樣的說法,顯然是不正確的。因為富貴命,不僅體現(xiàn)在一個人的財富上,還體現(xiàn)在一個人的家庭以及身體當中。
你通過多年的積累,賺到諸多的錢財,那你的后半生,應(yīng)該能夠過得不錯。這,便是最為常見的富貴命。
同理,你勞逸結(jié)合,既賺到了一定的錢財,也維持了身體的健康,很少跟醫(yī)院打交道,相信你也是特別好命的人。
或者說,你的家庭特別和諧,子孫特別孝順,也很有本事,那你的未來就不用愁了。一切,都會往好的一面發(fā)展。
只要能夠做到這三點,相信我們的生活能越來越好,身心也能越來越健康。
而什么樣的人生才是勞碌命呢?那就是到了50歲的時候,仍舊面臨著失業(yè)的風險,依舊不知道路在何方,也不知道人生的歸途到底在哪里。如此,他們才是最為不幸的人。
沒錢的人,不一定有勞碌命,而失去希望,甚至迷失方向的人,才會勞碌加身,一生無奈。
所以說,規(guī)劃好自己的人生,給自己奠定好晚年養(yǎng)老的基礎(chǔ),那才是一個人最有遠見的地方。
04
50歲后,有富貴命的人,會做好以下4件事。
第一件事:勞逸結(jié)合,生活有度。
人,就得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的時候休息,千萬不能透支自己的身體,更不能讓自己走了極端。人,唯有不走極端,才能安穩(wěn)到老。
第二件事:心態(tài)積極,一樹花開。
生活,或許有不富貴的時候,但我們的精神以及心態(tài),卻一定要富貴起來,不能因一時的不幸而或喜或悲,而是懷有希望,期望一樹花開的那一天。
第三件事:堅信,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覺得,自己一輩子也就是勞碌命了,于是乎沒有了積極奮斗下去的拼勁。這,才是最不幸的事兒。
很多時候,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那才是真相。或許,下一刻走運的人,就是你。可是,如果你放棄了,那你不就把好運也丟棄了嗎?
第四件事:修身齊家,提高涵養(yǎng)。
人,除了把自己的本分做好,還需要提高自身以及家庭的涵養(yǎng)。或許,你的艱苦努力,能讓你的家庭更上一個臺階,讓兒孫過得更好。這,或許才是更長久的——人生富貴。
五十歲后,既有個人的遠見,也有家庭未來的規(guī)劃。這,才是一個人的大格局。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