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特別是在改善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對于這些困難,有些人會半途而廢,有些人卻一直向前,不回頭。
對于這些一往無前的人,他們是如何做的呢?其實很簡單,就是不停地問“為什么“,一邊不停地問,一邊盡力去做調查,如此下去,總能找到問題真因。
對于這種精神,有人說是“倔“,有人說是“執著”,對于這種精神,老張還是很有體會的。
記得老張還是小張的時候,在某個車企工作。有次,上游工序退回一個不良的支架,需要重新返修。
這種不良率,在當時只有千分之一,也正因為其機率很小,故小張將不良支架放到一邊,繼續進行大貨生產。
當時總經理來到車間,發現這個支架放在一邊,很是生氣,于是就問小張:“這個支架為什么要放在這邊?有問題應該是徹底查出來,是哪里出現了問題?!笨偨浝硪笮?,去查清楚這個不良品的源頭在哪里。
小張放下工作,開始了調研工作,因為支架牽涉的部分非常多,除了車身車間,還有機械車間及組裝車間,可以說找到不良情況發生的工序,幾乎是不可能的。
經過兩天調查 ,小張還是沒有找到原因,于是提交了報告,說是找不到問題源頭??偨浝硎盏綀蟾妫皇桥艘痪湓?,“繼續找,直到找到為止?!?/p>
這種情況,極為少見,為了一個概率極低的事情,要不要花這么大力氣與成本去處理呢?總經理的做法,是一定要找到問題源頭。
總經理同時也給小張一個指示:“你知道為什么找不到嗎?是因為你沒有下定決心,直到找到為止。”
小張只得繼續找,到了第四天,終于在機械車間發現了支架不良的原因,于是找到操作的負責人,立即實施改善。
從此后,生產現場再也沒有出現由于同樣原因,而出現不良支架的情況。
小張問總經理,為什么一定要堅持這樣做呢?總經理說:“不管在工廠,還是在生產現場,沒有找到真正原因,只是做應急處置的話,同樣的問題就會再次發生,也許會產生更大的問題。”
小張從此后,就產生了執念,如果出現問題,一定要找到原因,直到調查清楚為止,這種執念,直到變成老張,也沒有改變過。
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有人放棄,有人去堅持追問為什么,直到找到問題源頭,并改善它。站在時間長河中,懷有這個執念的人,最終都會取得他應有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