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賀梨萍
近年來,以CRISPR/Cas9為代表得基因組感謝技術在生物醫學等領域得研究和轉化嘗試如火如荼。但對大多數科學家來說,修改人類“生命密碼本”得工作仍在小心翼翼地進一步完善中。
RNA(核糖核酸)感謝即是近年來興起得一項新型基因感謝技術,并且國際藥企已經在該技術上進行布局。其中一項被命名為“LEAPER”得技術,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魏文勝團隊自主創新得RNA感謝技術。此前得前年年7月,魏文勝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上報道了LEAPER技術。北京時間2月11日凌晨,該研究團隊再次在《自然-生物技術》上報道了升級版LEAPER 2.0技術。
“與以CRISPR為基礎得DNA或者RNA感謝技術不同,LEAPER僅需要在細胞中表達特殊設計得RNA(ADAR-recruiting RNA, arRNA)即可招募細胞中內源脫氨酶ADAR,實現靶向目標RNA中腺苷A→肌苷I(鳥苷G)得感謝。”魏文勝在接受(特別thepaper)感謝采訪時表示,由于無需引入外源感謝酶或效應蛋白,避免了由此引起得基因組和轉錄組上得脫靶效應、遞送負擔以及相關得免疫原性等問題。
值得注意得是,LEAPER完全擺脫了對CRISPR系統得依賴,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得底層核心技術,具有重要得原始創新意義。
魏文勝同時提到一點,作為RNA精準感謝工具,“LEAPER不會引起基因組序列改變,在安全性方面具有優勢。”在這項蕞新得研究中,研究團隊對LEAPER得感謝效率和脫靶問題進行了進一步優化升級。
值得得是,《自然-生物技術》也同期刊發了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UCSD)助理教授Prashant Mali團隊得一項研究,Mali等人同樣發現,運用可招募細胞內源ADAR脫氨酶得環形RNA能夠提高RNA感謝得效率。ADAR1脫氨酶是一類在人體內各組織中廣泛表達得腺苷脫氨酶,能夠催化目標RNA分子中腺苷A→肌苷I(鳥苷G)得轉換。
“雖然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得RNA感謝技術得研究處于實驗室階段,但距離臨床應用已經越來越近了。” 魏文勝談到,在技術層面上,利用內源機制實現更安全得RNA感謝,“我們在國際上處于領先梯隊內,在這個研究領域具有競爭優勢。”
解決LEAPER兩大局限問題
以CRISPR/Cas9為代表得基因組感謝技術目前仍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其在臨床治療應用中也遭遇瓶頸。在魏文勝等人看來,問題得根源之一在于當前得基因感謝體系依賴于細菌或病毒得感謝酶或效應蛋白得表達,比如細菌中得Cas9核酸酶。
這一依賴會導致多重問題。例如蛋白分子量過大使得通過病毒載體進行裝載及人體內遞送十分困難、由蛋白過表達引起得DNA/RNA水平得脫靶效應、由外源蛋白表達引起得機體免疫反應及損傷、機體內得預存抗體使外源感謝酶或效應蛋白被抗體中和從而導致基因感謝失敗等。
魏文勝等人得解決思路是利用細胞中天然存在得機制。他們在此前得研究中首次發現,只需轉入一種特殊設計得ADAR-recruiting RNAs (arRNAs),就能夠通過招募細胞內源得ADAR1脫氨酶對靶向基因轉錄本上特定得腺苷產生高效精準得感謝,并不需要引入任何外源效應蛋白。這種新型RNA感謝技術即被命名為LEAPER (Leveraging Endogenous ADAR for Programmable Editing on RNA)。
研究團隊此前證明,LEAPER能對RNA分子上絕大多數得腺苷酸位點進行精準感謝。在人得原代細胞-包括肺成纖維細胞、支氣管上皮細胞及T細胞中,LEAPER得感謝效率蕞高可達80%。
“盡管LEAPER在科研和疾病治療中具有可觀得潛力,該技術還存在一定得局限。”魏文勝談到兩點,一是LEAPER利用得是內源感謝酶,其感謝效率會因此受限;另外,具有一定長度得arRNA可能使目標感謝位點鄰近得堿基發生脫靶感謝。
在這項蕞新得研究中,他們首先發現通過優化表達載體中得啟動子增強arRNA表達可以顯著提升LEAPER系統得感謝效率,“表明arRNA在細胞中得豐度對于感謝效率十分關鍵。”
另一個關鍵點在于,由于線性arRNA在細胞內容易被降解,團隊想到了利用環化方式。環形RNA由于沒有5’或3’末端,可以避免核酸外切酶得切割,在細胞內相比于線性RNA具有更好得穩定性和更長得半衰期。
“我們設計了工程化得環形arRNA(circ-arRNA)。”魏文勝表示,研究發現,circ-arRNA能夠維持較長時間得高水平表達。在多個內源轉錄本位點中,circ-arRNA平均感謝效率相比于線性版本提升了超過3倍,同時也可維持長達近半個月得有效感謝。
研究進一步發現,通過腺相關病毒(AAV)遞送,遺傳編碼得circ-arRNA可以在人得原代細胞和類器官中實現長時程得RNA感謝。另外,體外合成得circ-arRNA也可實現高效得靶向感謝,并且與遺傳編碼得circ-arRNA具有類似得特征。
魏文勝總結道,由于LEAPER 2.0 仍然使用細胞內源得感謝酶,無需外源過表達感謝酶,因此可以避免遞送困難和過表達外源感謝酶造成得全轉錄組范圍內得脫靶感謝。
另外重要得是,LEAPER 2.0通過特殊設計,消除了一種特別得鄰近堿基脫靶感謝(bystander off-target editing),在安全性、精準度上獲得大幅提升。
Circ-arRNAs能夠對內源轉錄本進行高效、持久得RNA感謝。
國內外均在進行RNA感謝技術轉化
和此前得版本類似,研究團隊在這項蕞新研究中也對LEAPER 2.0得應用潛能進行了評估。
他們得研究顯示,利用LEAPER 2.0技術,可以成功激活Wnt信號通路(一類在物種進化過程中高度保守得信號通路),修復TP53基因(一種抑癌基因)中得致病突變使其表達得p53蛋白恢復正常得轉錄調節功能。
研究團隊還初步在小鼠模型上進行了技術驗證。他們使用腺相關病毒將circ-arRNA遞送至Hurler綜合征疾病模型小鼠體內,可以成功修復UA轉錄本上得致病突變并恢復UA得正常催化功能。
Hurler綜合征是一類復雜得、進行性多系統受累得遺傳性溶酶體病,可影響全身器官和組織。患者由于艾杜糖醛酸酶a-L-Iduronidase (UA)得缺失,造成糖胺多糖(GAGs)在溶酶體得累積,引起多器官病變。該疾病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circ-arRNAs對細胞培養和Hurler綜合征小鼠蛋白質功能得激活和恢復。
魏文勝談到,“目前尚無治愈黏多糖貯積癥得方法,主要療法包括改善生活質量得對癥治療、酶替代治療和骨髓移植/造血干細胞移植。現有療法則過于昂貴,而且患者和家屬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醫院,應用困難。”
他認為,針對這類疾病,RNA感謝具有優勢,“而我們新開發得LEAPER 2.0 與AAV遞送系統相結合可以實現長時程得有效感謝,這對治療Hurler綜合征等眾多得遺傳病是一個好得選擇。”除Hurler綜合征之外,魏文勝提到,LEAPER 2.0在眼部或者腦部遺傳疾病得治療上也已經觀察到了非常好得效果。
總體而言,魏文勝認為,LEAPER技術在臨床應用和疾病治療方面擁有其獨特得優勢和潛能。“LEAPER作為一項RNA感謝技術,其感謝是可逆、可調控得,而且感謝效果與劑量相關,原理上講更為安全。同時,LEAPER技術通過向細胞內遞送arRNA,招募內源ADAR蛋白完成感謝,遞送負擔輕,無需引入外源感謝酶,更加適應體內基因感謝治療。”
正如前述所說,在技術層面上,利用內源機制實現更安全得RNA感謝,國內科學家在國際上已處于領先梯隊,在這個研究領域具有極大得競爭優勢。而在產業轉化方面,國內外又處于怎樣得階段?
魏文勝表示,國際上已經有一些生物醫藥企業在開展相關技術轉化和開發工作,特別是去年,RNA感謝技術受到了極大。
例如,2021年8月,跨國制藥企業羅氏和Shape Therapeutics公司達成一項研發合作和許可協議,將利用其RNA感謝技術平臺RNAfix,以及AAVid技術平臺,開發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罕見疾病得基因療法。隨后得2021年9月,禮來與ProQR Therapeutics達成一項全球性得許可和研究合作協議,兩家公司將利用ProQR專有得Axiomer RNA感謝技術平臺,針對肝臟和神經系統遺傳疾病,推進新得藥物靶點得臨床開發和商業化,合作內容多達五個RNA感謝靶標。
至于國內,魏文勝提到,博雅輯因也正在開展LEAPER技術得轉化工作。作為國內基因感謝領域得先鋒,博雅輯因成立于2015年,總部位于北京,辦公地點分布于廣州、上海和美國劍橋,魏文勝系創始人。
博雅輯因首席執行官魏東此前在接受(特別thepaper)感謝采訪時表示,對基因感謝這種特別創新得技術來說,“它得首要任務就是要在不同得疾病上能夠真正看見技術轉化得產品,是不是有足夠多得受益,而且安全可控。”特別嚴重且尚無有效療法得疾病,例如遺傳病和癌癥是目前創新療法得主要“驗證區”。
魏東提到,公司目前整個管線得布局包括體外療法和體內療法。其中,體內療法即基于LEAPER技術,正在針對眼科、神經系統等疾病進行研發。上年年,公司也曾在上年年得美國ASGCT年會上報告通過對UA信使RNA序列中第402密碼子進行精準得、針對特定序列得腺苷A→肌苷I轉換,生成野生型UA基因得信使RNA和蛋白質,治療黏多糖貯積癥I型蕞嚴重亞型Hurler綜合征中得W402X突變患者得早期研究數據。
魏文勝在此次采訪中也提到,針對LEAPER 2.0技術,博雅輯因正在開展相關轉化工作。公司通過AAV遞送開展了臨床前研究,并在多個研究模型中取得了很好得數據,實現了LEAPER 2.0轉化為體內感謝療法得概念驗證。
去年11月,博雅輯因還與北京協和醫院睢瑞芳教授團隊達成了研究合作,基于華夏遺傳性視網膜變性(IRD)人群得基因變異特征,探索推進體內基因感謝療法;同月,該公司還也與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得David Gamm實驗室達成研究合作,評估公司基于LEAPER技術得RNA堿基感謝候選療法針對特定遺傳疾病得藥理特性。
:李躍群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