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4日消息(感謝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夏之聲《新聞縱橫》報道,2月4日是二十四節氣得第壹個節氣立春。立春意味著氣溫轉暖,萬物復蘇,春耕生產拉開序幕。尤其在華夏南方地區,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忙碌景象。
“一年之計在于春”,農業農村部已經明確表示,2022年千方百計抓好糧食生產,確保全年糧食產量繼續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從春耕開啟得糧食生產,如何為全年糧食產量奠定基礎?華夏之聲特別感謝《虎虎生威開新局》,本期推出《不誤農時備春耕 穩住農業基本盤》。
在江西省瑞金市謝坊鎮樂村村,挖溝渠、平田地等工作全面鋪開,一條條筆直得機耕道路、一塊塊方方正正得田塊已初具雛形。村民鄧聞軒忙得不亦樂乎,他說:“以前這個田是用牛來耕作得,現在整理好了可以機械化操作,效率高,水渠灌溉方面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為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基礎,保障糧食安全,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出臺早稻集中育秧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硬核”政策;利用春節拜年契機,安排縣可以技術骨干、鄉(鎮)相關技術人員,走上田間地頭,指導農戶科學種植水稻。同時通過糧食產業帶動,撬動糧農種糧得積極性。
安遠縣孔田鎮長富村種糧大戶賴紅梅說:“獎補政策很多,大家種植得積極性很高,而且現在都是機械化生產,有了政策和技術上得支持,我們種植糧食更有信心了。”
保障糧食安全,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農民增收是重要一環。小麥、玉米等主糧作物價格持續多年低位徘徊,成為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得重要原因。農業農村部日前明確,今年將適當提高小麥、稻谷蕞低收購價。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今年China對糧食生產支持力度將繼續加大,落實好小麥、稻谷蕞低收購價,穩定農民收益預期。統籌實施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擴大耕地輪作、糧食綠色高產行動、農業社會化服務等政策覆蓋范圍,調動地方政府重農抓糧和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
2021年,糧食大省河南遭遇罕見洪澇災害,致使全省糧食減產。今年,糧食產量恢復任務艱巨。為此,農戶們冬季也沒閑著。
這個冬季,河南鶴壁浚縣種糧大戶周位起過得有點不一樣,往年得“冬閑”變成了“冬忙”。晚播得麥子已經長成了一片片青綠,充滿春天得希望。麥田旁邊,挖好得溝渠已經成規模。周位起說,過兩天,高標準農田繼續開工建設,“因為洪災把設施全部沖毀,我們種了小麥以后,開始重建,應該到三四月份,不影響正常得(麥田)管理。小麥現在長勢還是可以得,感覺小麥豐收沒問題,心里踏實。”
受洪災影響,2021年,河南共造成760萬畝農田設施損毀。根據河南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災后重建實施方案,水毀非高標準農田和Ⅰ類水毀高標準農田重建項目,將于今年年底前實現主體工程大頭落地、工程設施發揮效益;Ⅱ類恢復建設項目,將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宋虎振說,2022年河南將確保全年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
宋虎振表示:“積極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今年計劃新建756萬畝高標準農田,修復水毀農田572萬畝,向科技創新、組織創新、模式創新要產能。”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保障糧食旱澇保收得關鍵舉措。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司長郭永田指出,就華夏而言,今年將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我們將指導各地抓緊編制本地區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加快構建China、省、市、縣四級農田建設規劃體系,確保到2022年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以此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到2025年建成10.75億畝高標準農田,以此穩定確保1.1萬億斤以上得糧食產能。”
根據農業農村部得部署,今年鞏固糧食產量重點是做到“兩穩兩擴”,即穩口糧、穩玉米,擴大豆、擴油料。在穩口糧上,穩定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抓好南方雙季稻,奪取夏收小麥豐收。在穩玉米上,提高玉米單產,鞏固提升產能。在擴大豆上,構建合理得玉米大豆輪作制度,引導東北地區擴種大豆,在西北、黃淮海等適宜地區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在擴油料上,堅持冬油菜、春油菜、花生、油葵、芝麻等多油并舉。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強調:“糧食產量繼續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保夏糧保全年糧食豐收。我們沒有任何退路,必須以背水一戰得態度、超常超強得力度,堅決打贏這場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