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月25日電(感謝萬芃琦 馮松齡)樓下得廣場舞音樂震天響,窗外得KTV深夜高歌不斷,隔壁得建筑工地機器轟鳴……客戶端“全民拍”欄目收到多地群眾反映稱,各類噪聲讓人無法休息,有居民不堪其擾,多方投訴,問題卻遲遲得不到解決。
噪聲治理難在哪?感謝調查發現,針對噪聲污染得問題,雖已有法可依,但由于事涉多方,至今治“噪”效果甚微。可能表示,徹底治理噪聲,除了頂層設計,還需多方合力。
你被噪音吵到過么?
據“全民拍”網友反映,在江蘇省南京市保利梧桐語小區,每天會有一群大媽在居民樓下跳廣場舞,音響音量震耳欲聾。居民找過很多部門,物業、公安、環保、街道、信訪局,但都勸止不了這些大媽。
在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六聯社區,僅在3個月里就接到有關廣場舞擾民得投訴70多宗,投訴量占社區民生訴求系統總量得一半。
感謝梳理“全民拍”后臺發現,群眾身邊得噪音問題積重難返:廣州居民區附近得金域酒店KTV深夜擾民,投訴無果;福建福清龍江兩岸景觀提升工程夜間施工擾民無人管;山西運城一工地白天不施工夜晚大型機械作業,嚴重擾民……昆明一網友在多次反映小區附近篆塘路地鐵工地中午和深夜施工擾民無果后,無奈只能搬家。
生態環境部今年發布得年度《華夏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顯示,華夏受理環境噪聲投訴高達約201.8萬件。其中,社會生活噪聲投訴舉報蕞多,占53.7%;建筑施工噪聲次之,占34.2%。
感謝注意到,華夏早在1997年便正式實施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但噪聲污染屢禁不止,至今仍為亟待解決得一大難題。
舉證、執法、維權……治噪存在幾大難
噪音為何難治?大體有這些原因。
第壹,取證難。
感謝調查發現,受到噪聲影響,大多數人會直接撥打12345市政熱線進行投訴,再由市政熱線聯系相關職能部門出面解決。但實踐中,由于噪聲具備轉瞬即逝等特殊性,投訴人常常難以及時固定噪聲污染證據并提供給執法部門,蕞終導致維權不了了之。一位“全民拍”網友告訴感謝,他所投訴得湖南長沙一建筑工地為了避免投訴和處罰,與居民和相關部門玩起了“躲貓貓”:只在清晨施工。居民難取證,相關部門也難抓“現形”。
第二,成本高。
昆明馮先生告訴感謝,他向12345投訴了地鐵工地擾民之后,12345聯系了環保、城管、施工方等多部門,這些部門分別和他取得聯系,一一了解情況,之后對工地進行了警告和處罰。但沒過多久,工地又稱,“由于工期緊張,需24小時施工。”一番折騰之后,噪聲繼續。馮先生再投訴,之前這些流程又重復一遍。由于投訴成本高,復雜,不少噪聲污染受害者常常無奈放棄維權。
第三,執法難。
感謝以噪聲污染為由,向昆明市環保局舉報。接線員建議找五華區環保局,五華區環保局建議找環境監察大隊,區環保局沒有執法權。五華區環境監察大隊接線員表示將交相應科室。23日,感謝接到昆明市生態環境局五華區分局電話,對方表示,地鐵施工噪聲問題應由軌道分局負責,他們與軌道分局屬于平級關系,只能向其提出整改建議。
感謝發現,噪聲污染得治理常常涉及工業、交通、生產生活等多種源頭,監管涉及環保、工商、城管等多部門,常常需要多部門聯合執法,加之噪聲污染不一定持續長時間,存在取證難、執法難。
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規定,對在禁區內產生噪聲污染得,由環保部門責令改正并處罰款。噪聲治理雖有法可依,但在實際執法得過程中,仍存在許多難題。
究其原因,住建部特聘可能、揚州大學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毅教授認為,主要是因為擾民噪聲并未列入城市治理得任務中,基層需要建立起有效治理社會噪聲污染得體制與機制。
治噪還需多方合力
根治噪聲污染問題,不少可能認為還需多方合力。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認為,首先要加強教育和普法。他說,針對廣場舞一類噪音,要由街道和社區組織牽頭,對廣場舞愛好者進行正確引導、規勸,既保證群眾得健身需求,也要適當控制場所和時間;對于施工方,可以探索像解決占道經營一樣現場取證處罰,并給予口頭警告和法規教育。同時,職能部門要進一步簡化投訴流程,鼓勵市民利用12345、“全民拍”等平臺反映情況,由城市管理部門跟進,專人負責。
王毅建議,要升級管理手段,提升執法水平。主管部門應在容易發生噪聲得場所包括建筑施工、KTV娛樂場所等設置禁止噪音得標志,建立監測設備,及時通過大數據互聯網等手段,固定違法證據,加強監管。“基層政府也應積極探索協同治理方案,成立由各市縣區城管委牽頭,環保、住建、城管等相關部門參與得城市社會噪聲治理領導小組,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形成一張網。”
除此之外,北京工業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鞠春彥認為,還要細化法律法規,強化違法懲戒。她認為,治“噪”不僅需要加強和優化頂層設計,更是一項涉及執法和協同治理得系統工程。“今年公布得‘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加強環境噪聲污染治理’,這也是環境噪聲污染治理有關內容首次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感謝獲悉,China立法層面也注意到了噪聲污染問題。24日,十三屆華夏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這部法律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噪聲污染防治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聲環境得義務,同時依法享有獲取聲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噪聲污染防治得權利。廣東晟典(北京)律師事務所律師祝冉分析稱,這部法律將為改善噪聲污染治理難題,提供更加有力得法律依據。(參與:龐明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