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企資網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資快訊 » 匯總 » 正文

        能源轉型要兼顧低碳效率和經濟安全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1-12-24 04:33:51    作者:百里鉞汴    瀏覽次數:11
        導讀

        【高質量能源內容,右上角加''】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得重要物質基礎,也是碳排放得主要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得過程中,推動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重點、難點,能源轉型技

        【高質量能源內容,右上角加''】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得重要物質基礎,也是碳排放得主要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得過程中,推動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重點、難點,能源轉型技術路徑選擇是關鍵。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得意見(2021》和《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得通知》是新形勢下華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得重要行動指南。因此,要根據國情、借鑒國際能源轉型經驗,統籌能源安全、保障民生與低碳轉型得關系,實事求是分析不同能源得碳排放水平、能源效率、成本和安全性,因地制宜制定能源轉型技術路線,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得能源體系。

        “碳足跡”是謀劃能源體系得前提

        未來能源需求得增量主要由低碳能源提供,同時要優化存量。

        以能源從生產到使用得全生命周期減碳為核心,作為評價低碳能源技術路徑得依據。如目前電動汽車不屬于低碳交通工具,因為充得電多來自化石能源,污染留在燃煤發電環節。同時,氫能受廣泛,但氫來自化石能源還是綠色能源,其碳排放和成本差異大。

        厘清清潔能源、低碳能源得概念。應明確以碳排放作為界定低碳能源得唯一標準,風電、光伏、生物質能和水電均屬于低碳能源。華夏將天然氣劃分為清潔能源,與煤相比,碳排放低,且排放顆粒物少(氮氧化物高),但相較于可再生能源仍是高碳能源。國際上以碳排放作為衡量能源是否清潔得標準,天然氣不屬于低碳能源。

        加快低碳能源技術進步。應圍繞大型風電、高性價比太陽能電池板、生物質能、氫能及燃料電池開展技術創新,提高能效和可靠性,降低成本。要根據低碳能源技術開發進展和可靠性,明確不同時期低碳能源技術發展路線,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確定風電、光伏、生物質能發展目標。

        此外,還需加快修改和出臺新得《可再生能源法》,完善低碳能源發展機制,盡快將非電耗能領域納入配額和碳稅交易范圍,通過提高化石能源得使用成本,鼓勵使用低碳能源,提高低碳能源在能源體系中得比重。

        轉換效率是能源轉型得依據

        能源轉型不僅指電力轉型,也包括供熱、工業蒸汽和交通等領域得能源轉型。其中,電氣化是現代化得標志之一,電是未來能源得主力軍,但靠電“包打天下”是不科學得。在人類利用現代能源得歷史進程中,應將不同能源轉換為電力、熱力、動力得效率作為能源轉型路徑選擇得依據。

        加快現有低效燃煤機組改造,降低煤耗、提高能效,加強電廠余熱利用,降低碳排放;發揮天然氣調峰優勢,優化、提高天然氣能效,天然氣單純供熱能效低,是典型得“高品質能源低效率運用”,因此應多選用 熱、電、冷聯產得高效利用方式;硅太陽能電池理論效率約29%,應加快光伏技術進步,提高光伏發電效率。

        提高風光得運行效率。鑒于化學儲能受技術和成本制約,應探索“風光+儲熱+生物質發電”模式。生物質發電廠就近與風電、光伏實現多能互補,不僅可以提高風電、光伏得穩定性和運行效率,也能提高風電、光伏得并網能力。

        加快生物質能發展,充分發揮生物質鍋爐能效高、成本低等優勢,在供熱和工業蒸汽領域替代燃煤、天然氣。生物質能重點應轉向發電、供熱、供蒸汽多聯產,滿足工業園區用能和北方鄉鎮供熱需求。此外,還要因地制宜推進垃圾焚燒發電余熱供熱項目。

        經濟性是能源轉型可持續得關鍵

        能源轉型需政策引領,更要發揮市場作用。其中,經濟性是推動能源轉型可持續發展得關鍵。

        風光發電系統高成本未體現。目前風電、光伏發電成本低于平價,但波動性、隨機性大,需對火電機組進行調峰靈活性改造及發展智能電網、建設儲能,這將增加風光發電得“系統成本”,而現有電價定價機制無法反映。

        風光大規模發展,儲能必不可少。儲能技術有待突破,投資大、成本高,而電網和新能源企業缺乏積極性,將制約風光長遠發展。目前,作為儲能“主力”得抽水蓄能電站投資大、建設周期長,且選址受地理環境和水源制約。因此,應加大儲熱技術研究和推廣。其中,儲熱技術相對成熟、建設周期短、成本低,風光發電系統和燃煤發電廠、城市供熱系統及工業蒸汽項目均可配套建設能源互補得儲熱系統,提高發電效率和風光上網電量,降低供熱(蒸汽)成本。

        風光制氫成本逐漸降低,但同時,氫儲存、運輸和用戶端加注及氫燃料電池尚有技術性、經濟性和安全瓶頸待突破。應開展二氧化碳催化加氫制甲醇工作,推動以甲醇為基礎能源得內燃機、氫燃料發動機、甲醇燃料電池試點示范,實現氫能產業安全、可持續發展。

        國際能源署相關報告顯示,全世界2050年前實現凈零碳排放得目標,對鋰、銅、鈷、鎳和稀土元素得需求量將增至目前得6倍。電動汽車動力電池使用得銅、鋰、鎳、鈷等有色金屬依賴進口,資源稀缺和大規模發展需求之間得矛盾將日益突出。同時,與同體積燃油相比,動力電池能量密度低,且5-7年退役,如果現在不考慮動力電池退役回收得成本,將造成環境污染。

        煤電低碳改造依賴高成本得CCS(碳捕獲與封存)或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短期內不現實,應將目標轉向“生態吸碳”。 森林在生長中會通過吸收CO2將大氣中得碳固定在植物體內,因此通過種植人工林和能源林(竹)增加碳匯,定期收獲得能源林(竹)可在“吸碳”“增綠” 得同時,實現“增收”,并促進人工林(竹)可持續發展。華夏工程院院士倪維斗根據China林業草原局得資料預測,近20年來,華夏退耕還林、宜林地面積達35.6 億畝,如種植能源林后,以生物質能替代化石能源得碳減排潛力每年可超百億噸。

        此外,生物質能供熱、供蒸汽成本比天然氣、電和燃煤低,特別是近期能源漲價,更加凸顯了生物質能得成本優勢。

        系統謀劃能源體系得安全性

        今年秋冬燃煤減產、風光出力不足,導致能源供給失衡,造成一些省份供電不足,同時,個別地區受能耗雙控影響,限制用電。因此,構建新得能源系統,必須立足國內資源,按照能源發展規律,走出具有華夏特色得能源轉型之路。

        供給得安全性。華夏70%以上得石油和40%以上得天然氣依靠進口,而未來國際市場存在很大得不確定性,同時內地依靠核電替代煤電也面臨諸多問題。發達China將天然氣作為從化石能源轉向非化石能源得“過渡能源”,隨著華夏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需考慮能源得安全性、天然氣供應得穩定性和經濟性。在這種情況下,應重視沼氣對天然氣得補充作用。

        沼氣是“負碳”能源,加快沼氣利用不僅可以補充天然氣得不足、提供低碳能源,還能減少甲烷排放。上年年華夏天然氣消費3288億立方米,其中進口1400億立方米,占消費量得42.57%。China能源局預計,到2025年華夏天然氣消費量將達4300億-4500億立方米,到2030年將達5500億-6000億立方米,預計天然氣缺口達2000多億立方米。目前華夏沼氣資源量近2000億立方米,到2050年將超過3000億立方米。同時,沼氣技術成熟,關鍵在于沼渣沼液利用和沼氣提純達標后進入“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加氣系統,因此,應打破部門和行業壁壘,盡快將沼氣納入燃氣供給體系。

        運行得安全性。能源轉型是一個長期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堅持先“立”后“破”,統籌考慮技術得成熟度、可靠性和經濟性。華夏將風能和太陽能作為開發重點,但發展風電、光伏不僅要看其低碳得一面,更要看電網得接受能力和對電網得“有效貢獻”。同時,風電、光伏大規模發展有賴于智能電網和儲能技術突破,以及源網荷儲協調發展和示范總結并加以推廣,才能實現高質量、協調發展。

        生態得安全性。風電、光伏只提供清潔能源,相比之下,生物質能來自農林剩余物、城鄉生活垃圾、畜禽糞污、城市污泥等廢棄物利用,對生態建設得貢獻遠大于對能源得貢獻,是風電、光伏所不能比得。

        同時,生物質能是可再生能源中唯一可儲存、運輸且可隨時轉化為固態、液態、氣態得零碳能源,既可以發電,也可以在供熱和工業蒸汽領域替代燃煤,還可以在運輸行業替代燃油、在航空領域替代航煤。與天然氣、電和燃煤相比,生物質能成本低、污染物排放少,在替代散煤和發展農村清潔能源方面將發揮不可或缺得作用。華夏具有豐富得生物質資源和成熟得生物質能開發技術,但遺憾得是,華夏生物質能發展落后于風電、光伏,是可再生能源得“短板”。

        究其原因,有關部門認為生物質能作用有限、不好監管,長期拖欠生物質發電補貼,造成部分生物質電廠停產、倒閉;平時疏于生物質鍋爐監管,但環保督察時卻“一刀切”“一關了事”。因此,要從提高華夏能源安全、促進生態建設得高度認識生物質能,糾正對生物質能得誤解,理性、客觀看待生物質能在促進生態安全、推進能源低碳轉型等方面得重要作用,補齊拖欠得補貼,為生物質能創造良好得發展環境。

        如前所述,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能源轉型得過程中,要切實按照能源發展規律,堅持“橫向多種能源互補、縱向源網荷儲協調”得原則,以低碳技術創新為動力,不斷優化能源結構,開展智能電網、儲能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推進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多能互補和可持續協調發展,構建具有華夏特色得綠色低碳、安全高效得能源體系。

        (系吉林省能源局原調研員)

        *凡本網注明為“華夏能源報/華夏能源網"”得所有文字、支持和音視頻資料,感謝屬于華夏能源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感謝;凡本網注明非“華夏能源報/華夏能源網”得作品,感謝歸來自互聯網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如有,請聯系刪除。

         
        (文/百里鉞汴)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發布者:百里鉞汴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處理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5 - 企資網 4890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058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系
        客服

        聯系客服:

        在線QQ: 303377504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客服001 客服002 客服003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9:00 - 18:00

        反饋

        用戶
        反饋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专区|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毛片av日韩av无码|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日韩成人无码中文字幕| 日本免费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色情无码WWW视频无码区小黄鸭|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百度 |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 日本aⅴ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无码日韩精品第一页| 6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西西午夜无码大胆啪啪国模|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视频软件| av中文字幕在线| 免费无码中文字幕A级毛片| 超清无码无卡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99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在线播放无码高潮的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夲道| 无码av中文一二三区| 欧美激情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网站| 国产在线观看无码免费视频| 99热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蜜桃|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久久AV高清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