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之王,技術、工藝和資金壁壘高。
碳纖維是由聚丙烯腈(PAN) (或瀝青、粘膠)等有機材料在高溫環境下裂解碳化形成得含碳量高于 90%得碳主鏈結構為無機纖維。碳纖維性能優越,具備強度、模量高,密度小,耐超高、低溫等特點,主要應用在風電、航天航空、汽車等領域。
小絲束碳纖維性能優異、價格高,多用于航空航天等領域;大絲束性價比高,多用于風電、軌交等民品領域。
碳纖維生產包含“聚合-紡絲-氧化-碳化”等環節,其中原絲制備工藝、技術壁壘高,碳化環節資金壁壘高。
碳纖維得性能和成本很大程度上由原絲決定,因此原絲制備是核心技術環節,工藝壁壘主要體現在紡絲過程。
碳纖維屬于重資產行業,投資門檻高,萬噸線投資額約 20 億。
風、光、氫等新能源領域需求爆發,預計 2025 年全球需求約 25 萬噸。
我們預計 2021-2025年全球碳纖維需求 CAGR+18.8%,2025 年望達到 25.3 萬噸。2020 年全球需求中,風電、航天航空、體育休閑、汽車、碳碳復材占比為 28.6%/15.4%/14.4%/11.7%/4.7%。從占比和增速看,風電仍將扮演重要角色,核心驅動力是海風迎大發展且風機大型化對性能和減重要求高,預計 2025年 風電領域需求達 9.9 萬噸,CAGR+27%。
行業集中度高,國產龍頭已完成追趕,未來看產能擴張、成本下降帶來民用領域超越。
前年全球/國內行業 CR5 分別達 62%/81%。
其中美日企業在碳纖維技術和應用方面具備先發優勢。
早期受限于技術封鎖和價格競爭等因素,國內企業發展曲折。在經歷了10 年以上得沉淀和積累后,恰逢“海外出口受限”,國內龍頭企業在技術、工藝、成本走向成熟得同時,緊抓風、光、氫等市場需求爆發,在民品領域逐步完成國產替代,并實現全行業扭虧為盈。
中長期看,民用碳纖維滲透率提升或依賴于以“價格”換“需求”,價格中樞或下移。
民品降本是核心,規模和技術是關鍵。
民用碳纖維成本是下游應用拓展、滲透率提升得關鍵因素,企業競爭力主要集中在成本和技術端。
從降本得方式來看,一是通過發揮規模效應,降低噸折舊和噸能耗。碳纖維成本中制造成本占比 50%-80%(其中折舊和電費占制造成本得 50%-70%),存在規模效應。
二是通過提升技術降本。在原材料消耗上,行業丙烯腈消耗量仍有下降空間。在工藝方面,可通過優化紡絲、氧化、碳化等工序實現效率提升。
受風/光/氫等新能源領域拉動,以及碳纖維滲透率提升,碳纖維需求有望持續快速增長。
國內企業主導新增產能,行業產能擴張有望提速,產不錯增長同時有望帶來成本快速下降,國產化率有望加速提升。
咱們來看看這六只(排名不分先后,不作任何推薦)
碳纖維
光威復材:國內碳纖維行業領軍企業,主營碳纖維及碳纖維復合材料得研發、生產與銷售。
原絲龍頭
吉林碳谷:國產碳纖維原絲領先企業,主營聚丙烯腈基(PAN)碳纖維原絲得研發、生產和銷售
吉林化纖:竹纖維行業龍頭,人造纖維制造行業排頭兵企業,主營粘膠纖維得生產和銷售。
碳纖維設備廠商
精功科技:專用設備行業龍頭企業,國內唯一得千噸級碳纖維系列產品生產商,主營從事碳纖維及復合材料裝備、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太陽能光伏專用裝備、新型建筑節能專用設備、輕紡專用設備等高新技術產品得研制開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以及精密制造加工業務和軍民融合項目開發
下游復合材料廠商:
中材科技:國內特種纖維復合材料行業龍頭企業,主營風電葉片、玻璃纖維及制品、鋰電池隔膜得研發、制造及銷售。
金博股份:唯一或以第壹起草單位身份牽頭制定了5項China行業標準,主營從事先進碳基復合材料及產品得研發、生產和銷售。
(免責聲明:分析內容于互聯網,不構成投資建議,請投資者根據,不同行情獨立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