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8日訊 感謝從濰坊學院獲悉,為解決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得“人才培養目標與IT產業需求相脫節、教材內容與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相脫節、實習實訓條件與實踐能力培養相脫節、教師知識能力與IT技術更新相脫節、理論知識傳授與應用能力培養相脫節”等一系列得問題,濰坊學院積極推進產教融合,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區域產業發展需求,聚合校內外教育資源,建立了“面向二個需求、實現三個結合、實施四化教學、培養五種能力”得“二三四五”型全方位、立體化IT可以人才培養新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學生得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充分展現了地方應用型高校得人才培養特色。
“二三四五”IT可以人才培養新模式
在新得培養模式中,高校與知名IT企業、高水平IT產業園區、行業協會等深入合作,打造了“反向設計—正向建設”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新機制。從產業需求和學校發展定位出發,逆向逐層細化人才培養需求、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以此導出反向設計鏈條;然后沿設計鏈條回溯,將IT人才培養分解為知識培養、知識向能力拓展和能力培養三個階段,構建了“技術知識、職業能力、職業素質”協調發展得行業導向課程體系。
產教深度融合得IT人才培養新機制
學校和企業全面合作共建IT類可以,協同推進特色可以建設,實現了可以深度對接產業、深度融入產業鏈、深度服務行業企業。通過校企合作打造實踐教學基地,企業研發進校園,課程教學進企業,實現了IT可以教學與企業項目研發得相互促進。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實施“人員互聘、職務互兼”,共同打造行業領軍人才,提升了教師團隊得工程實踐能力。校企合作開發IT課程資源、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培訓及創意大賽等活動,顯著提高了學生得應用創新能力。校企合作入深走實,開創了產教深度融合、校企互惠共利得長效合作新格局。
在可以教學過程中,結合IT技術特點,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得主體作用,構建了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將主講教師個人信息、課程重點內容、講稿教案及學生資料、教學記錄等數據存儲于網絡平臺并分類管理,實現在線學習、答疑及翻轉課堂教學。同時進一步改革傳統得課程教學模式,結合軟件開發任務驅動、軟件項目實戰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建立起以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并存使用得,開放性、立體化教學模式,提升IT類可以課程教學質量。
教學方式改革
學校依托學科競賽,強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設置創新學分,通過組建興趣班、項目組、開展大賽輔導等措施,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不斷提升學科可以素養、科技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
近年來,濰坊學院IT類可以建設和人才培養取得了豐碩成果: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可以建成級別高一點特色可以,計算機類可以群建成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可以群,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可以獲批山東省一流本科可以。學校得計算機工程學院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成為信息技術新工科產學聯盟山東省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獲評山東省企校合作先進單位,獲批山東省大數據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山東省服務外包培訓機構;建成山東省一流本科課程5門,省級精品課程8門,省課程聯盟上線課程13門,出版教材36部,其中校企合編教材15部、級別高一點規劃教材4部、省級一流教材1部;累計指導學生2000余人參加IT熱點領域得20余項賽事,先后獲得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國際級獎勵1項(打破世界記錄,并獲蕞高性能獎),級別高一點獎勵124項(其中學科競賽110項,創新創業大賽14項)、省部級獎勵549項(其中學科競賽540項,創新創業大賽9項)。學生年均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得到用人單位一致好評,贏得行業高度認可。
據悉,濰坊學院建立得“二三四五”IT可以人才培養新模式,已在臨沂大學、棗莊學院、濰坊科技學院、濱州學院、泰山學院等高校獲得推廣應用,均取得良好效果。
閃電新聞感謝 李濤 濰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