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地區征信互聯互通有了新進展。12月4日,在由上海金融科技產業聯盟(下稱“聯盟”)主辦得“第三屆上海金融科技國際論壇暨首屆長三角金融科技大會”上,《長三角征信鏈征信一體化服務規范》團體標準正式發布。
這是第一個長三角地區聯合發布得金融團體標準,也是長三角地區金融標準互認互通得開端。央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長金鵬輝在論壇上表示,這一標準將進一步打通長三角各地得數據壁壘和行政壁壘,實現長三角征信機構得數據共享互通,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加高效得金融服務。未來,將繼續發展金融標準得支撐和引領作用,完善標準建設。
《長三角征信鏈征信一體化服務規范》團體標準發布
第一個長三角金融科技團體標準發布
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China戰略三周年,推動長三角征信一體化發展作為基礎性工作,對于長三角經濟金融一體化發展十分重要。
如今,長三角征信一體化迎來第一個標準引領,即《長三角征信鏈征信一體化服務規范》團體標準。該標準由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牽頭,三省一市得人民銀行及征信機構共同參與制定。
據了解,這一標準于2021年9~11月在長三角地區金融學會完成了立項、征求意見和技術審查等工作。其間邀請近30位業內可能對標準開展多次評審,并根據可能評審意見和廣泛征集意見進行了多輪修改。
在業內人士看來,該標準得實施將有利于金融機構進一步規范采集授權流程,完善查詢服務,對長三角征信一體化形成良性得推動作用。
從內容上看,標準進一步厘清了征信提供方、服務使用方、業務監管方和建設運營方得職責義務,并對長三角征信鏈征信一體化服務得一般要求、服務質量、服務內容、服務流程、服務安全、機構接入等內容作出明確規定,有利于征信機構按照合適得安全要求進行系統部署和維護,避免出現安全短板,為區塊鏈技術大規模應用提供業務和安全保障。
除了制定標準外,金鵬輝在會上表示,下一步將著力打造數字化金融服務體系,加快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從決策運營、服務能力、用戶體驗多方面發力,打造數字核心競爭力,推動長三角數字生態協同共建,同時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深度參與數據安全、數字貨幣等領域國際規則標準制定。
長三角征信鏈平穩運行
作為該標準得適用平臺,第壹財經感謝了解到,截至2021年10月末,長三角征信鏈已完成區域內8個城市14個節點得鋪設及運行,上鏈企業已達1682萬戶,接入查詢機構326家,進一步夯實了長三角征信一體化建設基礎。
據介紹,長三角征信鏈是由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南京分行、杭州中支、合肥中支聯合建設,于2020年12月正式貫通,第壹批8個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蘇州、常州、宿遷、臺州)11個上鏈節點得征信信息實現跨地區共享。
該平臺主要是利用區塊鏈技術分布式記賬、非對稱加密以及共識機制得特點和優勢,擴展地方征信平臺數據多維應用場景,打開信息服務互聯通道,加快區域經濟、金融一體化建設進程。平臺提供數據上鏈、授權管理、查詢服務、應用服務等場景。
同時,還可依托征信鏈連通江蘇省及長三角地區征信機構,建立征信機構間得協同互信機制,在嚴格授權流程得條件下,實現征信數據在不同地區、不同征信機構間可信共享、報告查詢等征信服務直通,實現“征信機構+銀行+監管+數據源單位”四方深入互動、數據共享、互聯互通得一體化征信查詢服務。
有市場可以人士分析稱,長三角征信鏈得出現,突破了現有征信模式,解決了跨地區跨系統征信服務得問題,通過架設貫通非行政隸屬、非完全信任條件下跨地區、跨機構數據共享征信聯盟鏈,實現了長三角地區一體化得征信查詢服務,打造“區塊鏈+征信”得全新模式。
另外,在數據共享方面,長三角征信鏈也有明顯突破。通過征信鏈可建立數據索引共享,推動多方數據源參與,打破信息孤島,突破地域和歸屬限制,實現征信數據在區域間和機構間互聯互通;與此同時,數據安全也得以保證,征信原始數據不上鏈,而是通過節點前置系統數據摘要加密上鏈存儲,采用非對稱加密和共識機制確保商業機密及個人隱私保護,在數據共享得同時確保數據安全和數據隱私。
整體而言,長三角征信鏈已經初步具備了區域性得服務能力,為銀行從業人員異地查詢和授權提供了渠道,大大縮短企業授信審批時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企業融資效率,進而提升長三角地區普惠金融服務范圍,助力長三角地區一體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