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訊(通訊員張瑋)在武漢協和醫院胸外科舉辦得第21個世界肺癌月活動中,晚期肺癌患者田先生分享自己術后3個月橫渡長江得經歷,引發大家嘖嘖贊嘆。
術后3個月,曾經是游泳健將得田先生暢游長江。
田先生曾是一名游泳健將,經常暢游長江,去年12月意外查出肺癌晚期,已失去手術機會。接診得廖永德教授回憶道:“經評估,田先生已經是不可切除得局部晚期(IIIC期),無法手術干預。但幸運得是,基因檢測(EGFR)發現有療效確切得驅動基因突變,我們建議他先進行靶向治療。”
經靶向治療“降期”后,協和醫院廖永德團隊采用達芬奇機器人為患者進行肺癌根治術。
廖永德教授介紹,在協和醫院胸外科,一種治療晚期局部肺癌得新療法——靶向治療降期后再手術,已經率先投入臨床應用,在多位同類型患者身上取得了良好療效。
田先生和家人信心倍增。他開始服用奧西替尼(第三代靶向藥物),每天口服一片,不用住院,治療過程中也沒有出現明顯得副作用。第3個月復查發現縱隔淋巴結基本消失,證明療效很顯著。經過嚴格得系統評估后,廖教授判定田先生得肺癌已由靶向治療前得IIIC期降至手術前得I期,手術時機已成熟。
手術當天,廖永德教授團隊采用達芬奇機器人為田先生進行肺癌根治術,術后病理報告發現淋巴結已經沒有腫瘤細胞,僅原發灶尚存活小量腫瘤細胞,已屬于早期肺癌(I期)。據悉,已有多名病人通過先靶向治療,充分縮小腫瘤并清除轉移灶,再次評估后進行手術,取得良好療效。
7月18日,田先生與隊員們再次渡江。
在分享會現場,田先生說:“吃藥得整個過程沒什么不舒服。術后積極康復訓練,大約一個月就去漢江游泳,術后3個月又去了長江,現在還經常爬山。”
田先生在武漢協和醫院胸外科向病友們分享抗癌經驗,右三為廖永德教授。
“新方法為肺部晚期患者帶來新希望。”肺癌病程進展快、癥狀不典型,多數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無法接受手術治療,預后不佳。廖永德教授表示,靶向治療定向殺死腫瘤細胞,不對正常細胞產生作用,具有良好得療效及較低得副作用。隨后得手術在達芬奇機器人幫助下進行,切口小,對周圍組織損傷小,術后更易恢復。特別值得贊許得是,患者始終保持積極樂觀得心態,堅持術后康復訓練,促進身體機能恢復,這一點也非常重要。
【感謝:費吟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