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沈陽晚報、沈報感謝從華夏醫科大學附屬第壹醫院內分泌與代謝病科谷劍秋醫生得診室了解到,兩位身患糖尿病得老人因為急于降血糖導致出現突然暈倒、身體不適等情況。谷劍秋通過沈陽晚報提醒廣大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療時“過猶不及”,因為低血糖比高血糖得危害更大。為了防止意外發生,糖尿病患者外出時一定要攜帶救助卡和升糖食物。
案例:晚餐后走步時突然暈倒
72歲得王大爺是2型糖尿病患者,病史20年,合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IV期),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兩周前得一天晚餐后,在走步運動時突然暈倒,呼叫120后測血糖2.1mmol/l,靜點葡萄糖后逐漸回復神志。
原來,這位患者降糖方案是強化胰島素方案,還合并有周圍神經病變,是低血糖尤其是無癥狀低血糖得高危人群。
65歲得張阿姨,糖尿病7年。5天前,因自測空腹血糖9mmol/l,自行增加格列本脲劑量,兩天前于午餐前出現饑餓感,乏力和出虛汗,當時測血糖為3.0mmol/l,立即口服糖水后癥狀緩解,并把格列本脲減為原來劑量,但第二天仍出現低血糖。
解析:都是因為急于降血糖惹得禍
谷劍秋說,兩名患者都是因為急于降血糖,導致血糖過低了。大爺是因為胰島素劑量大,或者運動量比平時增加,或者近期沒監測血糖,一直偏低,沒引起重視,導致了暈倒;阿姨是因為刺激胰島素分泌得降糖藥格列本脲劑量過大所致。格列本脲是第二代磺脲類降糖藥,降糖作用強,在體內降糖作用可持續72小時,所以停藥后仍可能出現低血糖。
谷劍秋說,建議患者盡量由糖尿病專科醫生指導降糖方案,調整藥物劑量后要密切監測末梢血糖。
提醒:患者外出時注意攜帶救助卡
谷劍秋說,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低血糖是有生命危險得,糖尿病患者外出時建議隨身攜帶糖尿病救助卡,寫明是幾型糖尿病,目前用得什么降糖藥和用量,以及家屬聯系方式,這樣一旦出現低血糖昏迷時能得到他人及時幫助。
另外還要隨身攜帶一些升糖食物,如糖果、飲料等,一旦出現癥狀可以及時補充糖分,盡快糾正低血糖。
支招:糖尿病患者該如何預防低血糖
谷劍秋說,糖尿病患者預防低血糖得發生要做好以下4點:
1.要了解低血糖癥狀。出現心慌、大汗、手抖、饑餓感、頭暈及乏力等癥狀時要考慮到可能是低血糖了。
2.保證規律得生活方式,限制飲酒量,避免空腹飲酒,預計會進餐延遲或過量運動時要提前調整降糖方案。
3.要遵醫囑合理應用降糖藥,不要隨意自行大幅度調整可能引起低血糖得降糖藥。
4.老年人或有自主神經病變得糖尿病患者由于對低血糖得感知差,容易出現無癥狀低血糖,所以要規律自我監測血糖,尤其定期監測夜間血糖,以便及時發現低血糖。
沈陽晚報、沈報主任感謝 吳強
沈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