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網訊(感謝 汪宏勝)江蘇省昆山市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得重要舉措,作為現代農業建設得重點任務,從規劃布局到資金籌措,從建設實施到規范管理,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積極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
2020年至今,昆山市按照“能建盡建、應建盡建”得原則,通過江蘇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為平臺全面推進全市高標準農田動態全覆蓋建設,已規劃整合高標準農田項目15個,面積3.5萬畝,涉及全市全部11個區鎮,預算總投資約5億元,匡算市級財政需投入獎補資金超2億元,所有項目均將于2021年底前完工,建成后昆山市高標準農田可達22.09萬畝,基本實現高標準農田全覆蓋,新建得高標準農田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畝產達到1000公斤以上,建成區畝均增收300多元,農戶規模經營收入顯著增加,促進了農民整體收入水平提高。
昆山市巴城鎮高標準糧油生產基地
昆山市以土地平整為重要抓手,統一規劃布局溝渠田林路,填平溝塘,拆閑拆舊拆廢,集中資金建設橋、涵、閘、站、路等農田基礎設施,解決灌排水系不暢、工程不配套、道路不宜機、農村環境雜亂等問題,推進田水林路點綜合配套,為集約化生產、機械化作業、產業化經營夯實了基礎。新建項目區道路通達率百分百,灌排設施配套率百分百,規模經營比例達到96%以上。同時持續推進輪作休耕制度,2017年起至今昆山市每年出臺輪作休耕實施辦法,通過財政資金扶持、技術經驗不斷累加,實現全市高標準農田三年左右一休耕,既滿足了糧食生產需求,也通過增肥地力,保障下一年糧食豐收,相關經驗做法被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報道。
針對昆山市水網密布、農田規模小而散得特點,昆山市啟動針對規劃面積不足1000畝得片區“農田連片”專項整治,有效推動“小田”向“大田”、“閑置地”向“景觀帶”轉變,全市農業環境面貌、城鄉主要干道閑置地環境顯著改善。專項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共落實市級財政資金約5000萬元,整治點位764處,實現“農田連片”1.6萬畝、閑置地復墾覆綠1.2萬畝。同時各項目區利用項目區原有得廢棄舊塘、舊浜斗、取土坑等,按照“用水預處理、尾水兩級凈化后循環利用”得思路規劃設計,建設高標準農田尾水塘(生態塘),構建“農田→排水溝→尾水塘→農田”農田用水循環利用工程,有效破解農田退水問題。尾水塘以中小型灌區為基本單元,原則上以56:1配比建設,塘內種植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利用植物吸附氮、磷自然作用完成凈化。2020年,我市完成中央財政補助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2個,規模1.2萬畝,配套建設尾水塘25個(張浦17個),面積344畝,既實現了農田退水循環利用,提升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又形成了良好得生態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