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越來越多China將“碳中和”上升為China戰略 ,并提出了無碳未來景。華夏也于2020年宣布了碳達峰、碳中和得目標愿景,這為華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是一場廣泛而深刻得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
China得“雙碳”目標毫無疑問會帶來重大得投資機遇,除了傳統得能源電力,商業服務業亦蘊含巨大減碳潛力。日前舉行得第四屆進博會工業和信息化企業社會責任國際論壇上,一家成長于漕河涇開發區得創新型企業—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箱箱共用”),引發外界。作為一家智能循環包裝技術和服務提供商,目前箱箱共用在國內已部署30個大倉、2000家服務網點,并向散裝液體、生鮮、冷鏈、新能源汽車、化學品等八大行業投放了100萬套智能可循環物流包裝,并在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等多個China組建了本地化團隊和辦事處。
2020年,華夏GDP突破100萬億元大關,控制減排后得碳排放總量約99億噸。根據華夏包裝聯合會數據,2020年華夏包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達1.01萬億元。如果按照平均碳強度計算,包裝行業帶來得總排放量約為1億噸,物流包裝產業規模和減碳空間都非常巨大。箱箱共用創始人兼CEO廖清新表示,箱箱共用正通過將傳統包裝升級為智能循環包裝,將單一產品模式變成循環服務模式,用數字化技術重塑行業生態。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現代物流得關鍵要素,智能循環包裝兼具綠色環保和數字化管理屬性,將成為物流包裝產業高質量發展得重要動能。
據透露,箱箱共用還在行業率先啟動物流包裝循環服務得CCER(China核證資源減排量)方法學研究,來構建物流包裝循環產業得碳核算標準??赡苷J為,如果物流包裝循環服務碳減排值得到自家認證并產生價值,讓減碳可視化、數據化,不僅會提升企業使用循環服務得積極性,更大得意義在于,讓企業之間在碳減排這一目標上,形成更強大得合力和共同目標感。
目前,包括博世、阿克蘇諾貝爾等在內得眾多世界500強企業都選擇了華夏得智能循環包裝服務。隨著華夏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華夏得快速普及和高速發展,華夏企業已具備制定世界零碳循環技術標準條件。
今年不僅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華夏邁向高質量發展得關鍵時期。在China政策和法規指導下,越來越多得投資機構和產業企業共同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以”零碳循環伙伴“為己任得箱箱共用表示,愿與更多得綠色金融機構、產業鏈上下游伙伴攜手,推動華夏物流包裝行業得綠色化、數字化發展。
欄目主編:李吉 文字感謝:崔家琛 題圖IC photo 支持感謝:邵競
:潘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