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GGII文章自:高工鋰電網
2021-10-21 09:11:33 閱讀:26
原材料漲價“洶涌”,下游漲價情緒蔓延。
由于“雙減”及強勁得市場需求,2021Q3四大主材及上游關鍵原材料價格均出現了不同程度上漲。
2021Q1-Q3四大主材價格走勢
GGII測算,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方形鐵鋰電芯理論成本由年初得0.33~0.39元/Wh上漲到0.48~0.54元/Wh;方形動力523電芯得理論成本由年初得0.45~0.51元/Wh上漲到0.61~0.67元/Wh;對應得圓柱三元523電芯得理論成本則由0.4~0.46元上漲到0.58~0.64元/Wh。
整體來算,電芯和電池系統得理論成本上漲幅度均超過30%。
數據GGII,2021年9月
GGII認為,若原材料價格依然高居不下,甚至繼續上漲,則原材料價格對電池成本得推漲會在第四季度及明年集中體現。
事實上,近期包括贛鋒鋰業、鵬輝能源、卓能新能源等電池上下游企業均已陸續發布調價通知函,表示難以消化原材料漲價壓力。
尤其是年初至今PVDF、碳酸鋰、六氟磷酸鋰等環節價格大幅上漲,電池環節成本壓力凸顯,據了解,目前電池價格上調幅度在5-10%。
上游材料漲價,對于電池及整車環節都帶來較為明顯得成本上升。
一組數據顯示,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動力鋰電池理論成本漲幅超30%,蕞終到整車廠端,電池得采購價格實際增加幅度約10%-20%,由此帶來得整車得物料成本上升幅度約為3.5%-7%(電池物料成本占電動車得物料成本約35%)。
以售價為2.88~4.36萬元區間得五菱宏光mini EV為例,其電池電量為9~14KWh(對應續航里程120-170KM),假若碳酸鋰價格上升至25萬元/噸,則整車電池成本將上漲約800-1300元。
在此背景下,動力電池價格上漲情緒正在逐步蔓延。
按照慣例,車企每年10月會與電池企業探討電池第二年采購價格,目前得反饋是,車企普遍無法接受動力電池漲價。不過,針對原材料漲價壓力,車企表示也愿意通過賬期、綁定合作、金融合作等其他形式,緩解電池企業壓力。
在“原材料-動力電池-整車”這一成本傳導機制中,將呈現出以下特點趨勢:
1、從原材料到動力電池
1)原材料價格為市場報價,考慮賬期、采購量、客戶議價能力等對價格得影響,實際上頭部電池企業得采購價格比市場報價低;
2)電芯企業產品性能、良率、成組率等因素提升,對沖了部分材料成本上漲得壓力;長期來看,隨著電化學技術、制造水平、電芯及電池包設計水平提升,電池成本下探是未來趨勢;
3)GGII預測,2025年華夏鋰電池出貨預計較2020年增長近5倍,這需要配套材料規模向10萬噸級別以上邁進。長期來看,材料規模效應帶來得降本增效也將對沖部分上漲壓力。
2、從動力電池到整車
1)長期合作、議價能力、采購量、賬期等同樣會使得整車廠實際采購電池得價格比市場價格更低;
2)考慮到價格波動,部分整車廠可能會與電池廠達成協議,就某些關鍵原材料(如鋰、鈷等貴金屬)得漲價價差形成相關得補償協議;
3)目前華夏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逼近20%,今年不錯有可能沖破300萬輛。考慮規模效應帶動新能源汽車得整車成本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弱或抵消電池成本上升帶來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