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行業作為華夏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在打造現代經濟體系、帶動區域轉型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進入“十四五”新發展階段,東莞五大支柱產業之一的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既面臨新機遇,也面臨新挑戰。全球疫情不確定性、國際貿易爭端頻發、海外訂單回流、國貨消費潮流崛起……面對危與機并存的發展環境,邁入新時期的東莞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如何充分發揮優勢,突出重圍,賡續輝煌?
9月24日,由東莞市人民政府主辦,東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承辦的“2021東莞紡織服帽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東莞召開,本次論壇主題為“賦能產業、鏈接價值”,聚焦東莞紡織服帽全產業鏈發展的各項議題。
會上,多位深耕紡織服帽領域的政產學研各界代表發表了主題演講。在圓桌對話環節,圍繞國潮崛起背景下,華夏服裝及東莞本土紡織服帽產業品牌的升級與傳承這一議題,東莞市以純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藍岸,廣州市匯美服裝有限公司副總裁曲晶,曹縣辰霏服飾有限公司創始人胡春青,北京服裝學院教授、華夏針織服裝設計研發中心主任郭瑞萍,華夏紡織服裝非遺推廣大使、華夏十佳時裝設計師、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金憓進行了深入探討。圓桌會議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智庫研究員林虹主持。
議題一:這兩年我們看到了大量國內紡織服裝企業發展迅速,很多人對于國潮崛起的理解是“一種短期性的消費現象”,你們怎么看待這種文化現象?國潮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藍岸:首先,國潮肯定不是短期的現象,大家越來越喜愛國潮,應該是自發的。因為華夏的經濟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大家產生了自信,是我們源自華夏傳統文化的發自靈魂深處的喜愛,面對國潮的潮流,大家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和見解。我認為國潮所覆蓋的人群和年齡段,會越來越廣,越來越受喜愛。
曲晶:國潮復興不是短暫的消費行為和經濟行為,其已經是一種文化現象,它會讓更多的年輕人,越來越喜歡國潮非遺復興以后的產品。博物館里面的老故事沒有生命力,現在活化起來,消費者買單付款,讓它能夠傳承下來。而不是像以前一樣China給保護資金,事情沒有注入活力。我覺得所有的一切,都用實際行動說明了國潮復興是持續性的現象,并且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進來買單,從經濟角度來說是可持續發展的。
金憓:我覺得華夏的國潮非常有持續性,這些年通過推廣,我覺得國內的發展是非常好的,尤其是杭州、江浙一帶,消費者非常喜愛香云紗,現在這種面料供不應求。同時,我們的國潮文化是非常有發展前景的,雖然香云紗很多人覺得顏色非常暗沉,但是我們現在也在做創新工作,逐漸年輕化、時尚化,運用一些科技手段,和一些高校、科技園一起合作,讓它真正能夠“見人見物見生活”。
胡春青:我們是一直在做漢服。漢服方面有幾千年的傳承,以前穿漢服走到大街上,很多人都是異樣的眼光,現在出去拍視頻傳播的時候,大家會覺得這個服裝真美,這是有歷史遺傳性的,也是我們現在國潮蕞主要的體現,大家對國潮很認可。我個人認為,現在我們漢服圈子里面,大概有1000-2000萬的人。
郭瑞萍:我可能會有不同的聲音,無論是國潮還是漢服,在當下去討論整個華夏的紡織服裝行業時,這幾乎是繞不過去的兩個概念。其實站在我們跨院校和行業的角度觀察的時候,首先我是非常肯定,我們年輕人愿意穿我們自己China的國潮,穿我們自己China歷史上某一個朝代的服裝,沒有穿西方某一個世紀的拖地長裙之類的,是民族自信的回歸,我確實覺得是時代的產物,一定會有變化,變化的方向在哪里,是我們現在一直探討的方向,就是華夏傳統文化的當下化、時尚化。
我們傳統文化當中,更多強調的美感是氣韻,言外之音,這是華夏和西方非常大區別的氣韻美、氣質美,這個方向我個人覺得是未來真正具有華夏氣質服裝的探討方向。我們回頭說漢服,其實純粹的漢服,跟今天的生活,恍如隔世,漢服是非常好的民族自信心回歸的體現,但是他和時代是有隔絕感的,他需要場景,我們才能夠把漢服穿出來。我個人覺得在我們華夏的紡織服裝行業里面,很大的行業命題,就是我們到底華夏紡織服裝行業在品牌角度去探討,他的設計方向,品牌的風格,到底在什么樣的方向。我個人覺得產業升級,除了硬性的、科技的,可以量化的東西外,一些軟化的東西,包括傳承過程中的當下化、日常化、時尚化、產業化,可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命題。
議題二:您認為現在是華夏服裝品牌的蕞好發展時代嗎?具體體現在哪里?華夏品牌想要邁入千億級俱樂部還欠缺什么?
曲晶:我想起了狄更斯雙城記里面開篇第壹句話,這個是蕞好的時代,也是蕞壞的時代。說到千億俱樂部,一直是我們在想的事情,華夏單一品牌,不算集團,是沒有百億規模以上的,我們可以先定一個100億的小目標。我覺得現在是比較好的時代,China出臺的“十四五”規劃,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賽道,這是很重要的。綱領里面提出我們要搞長期主義,我們做品牌的人,要堅持長期主義,產品是1,后面才是0,這樣的時代如果大家回歸初心,把產品、設計做好,供應鏈抓好,精細化管理做好,大數據內供做好,才是基礎,不是直播火就搞直播,私域火了就搞私域,這些就是表面渠道,找到初心是很關鍵的點。
議題三:東莞是國內重要的紡織服裝產業基地,目前東莞本土服裝品牌建設情況如何?針對國潮崛起的消費新趨勢將如何布局?還存在哪些痛點問題?未來有哪些轉型方向?
藍岸:現在品牌建設對于任何一個企業都至關重要,對我們來說,現在的人買衣服會看款式和質量,不看品牌,反過來說,品牌還是質量很重要的保證,我覺得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東莞市委市政府,包括虎門作為重要服裝聚集地,他們非常重視品牌建設,大力扶持我們新的品牌,我相信只要品牌產品定位準,30年做到10個億的銷售不是問題。起碼我知道3、4個品牌他們都是這樣,定位準,解決顧客的需求,很快就會起來,后面的問題是怎么樣從10個億,跨越到50個億,100個億,那就是非常重要的。
議題四:成熟的供應鏈帶來了產品綜合品質的提升,目前我們的服裝供應鏈是怎么樣保證產品的設計水準和質量能力的?
郭瑞萍:產品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關鍵,因為畢竟還是一個核心,所有錦上添花的東西,首先要有錦,產品是基礎,我跟我的學生說,“你們迎來了設計的春天”。有競爭大家才會琢磨設計,當前沒有競爭,不需要設計,設計的春天來了,競爭也是激烈的,我的觀點是需要制造產品壁壘,壁壘不單單是技術、設計,很多時候壁壘是系統的壁壘,有這樣壁壘的時候,其實才是我們所有的錦上添花的數據層面的東西,起作用的基礎。
議題五:長期依賴貼牌代工的生產方式使東莞紡織服帽業在設計開發和品牌建設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高校服裝設計可以可以如何助力?
金憓:之所以愛馬仕、LV能夠賣這么高的價值,背后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價值。我們華夏5000年的文化,歷史沉淀、文化沉淀非常深厚,如何把我們東方的生活方式融入當地的生活,也是我們現在在研究的。我們做服裝品牌,更應該把東方的美學生活方式,東方的美學文化融入到品牌當中,華夏的品牌附加值才能更高。所以也希望我們的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文化。目前廣東的服裝設計是以生產為主,很多生產環境很環保,學校開設的可持續服裝設計課程,也能夠更好的為我們服裝產業助力,同時我們特別強調學生的跨界學習能力,希望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學習本可以的知識外,還和我們的農科,工科,計算機可以的學生一起融合,進行跨界的課題設計。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