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作宇 實習生 馬一焱
對于跑者來說,傷病是阻止他們堅持奔跑蕞大的敵人。而傷病其實有不同的形式,除了身體上的疼痛,心理上的問題同樣影響著運動狀態。
一項關于精英跑者的心理研究報告則顯示,在身體傷病恢復后,焦慮情緒與運動成績呈負相關關系——也就是跑者越焦慮,他們的臨場表現就越差。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才能在身體的傷病逐漸恢復后,解決那些看不見的心理問題?
美國跑步媒體《Runner’s World》就邀請運動心理學博士林德賽·布洛姆以及康復可能凱爾西·格里菲斯,給出了一份實用的“傷后心理障礙治療手冊”。
第壹步:專注自己的康復流程
“跑者常常會陷入將自身與他人的受傷經歷與賽場表現進行對比的一種糟糕情況中。”作為資深康復可能,凱爾西·格里菲斯經常聽到一些處于康復期的受傷者抱怨,“他們又跑得比我快了。”
按照格里菲斯的說法,這些比較會將跑者的注意力從過程轉移到結果上,從而妨礙跑者正確理解整個康復過程中的每個階段與目標。
這就是為什么她建議處于康復期的跑者使用“訓練和恢復日志”并設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
這些做法可以幫助跑者將很長時間的康復期化解為多個階段,從而更輕松地管理自己的內心期望,進而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
格里菲斯建議,在“訓練和恢復日志”中可以記錄下諸如“我從中學到了什么”或“我可以改變什么”,又或者“做有什么不同的表現” 這一類的狀態,以此為自己提供了一個機會來從內心思考自己的感受。
第二步:學會珍惜過去的成功
從心理角度來看,一名受傷的跑者能否順利重返賽場,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自身的信心。
“當一名跑者遠離跑道一段時間,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的身體沒有準備好了。他們可能會擔心自己跟不上其他人,擔心會再次受傷,或是難以從傷病中恢復過來,”格里菲斯解釋道,“這些挑戰可能會使自己在臨場表現上變得猶豫不決或缺乏動力。”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合理方法就是,回顧自己過往的成功。
“很多時候,預測現在和未來的表現蕞重要因素,就是過去的成功。”格里菲斯強調,“跑者花時間思考自己取得成就的那些時刻,可以幫助他們獲得力量和自我效能感。”
所以,按照格里菲斯的說法,從傷病中走出來的跑者,應該多想想自己那些成功的時刻。在這些回憶里,也許開局并不順利,但那都會使你隨后變得更強大。
比如你開始階段跑得太快,但重新系好了鞋帶就完美地調整好了自己的速度;或者當你聽取了真正有效的建議后,你終于以完美的速度奔跑了更長的時間。
“使用這些過去的情景來形成自我肯定,這會更有分量。”格里菲斯說,“這可以在你重返賽道時為你帶來更多的信心。”
第三步:學會管理壓力
格里菲斯說,當下人們所面臨的平均壓力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如果再加上傷病,事情就會變得非常復雜,因為過高的壓力水平會使身體負擔過重,從而在逆境時直接“癱瘓”。
為了更好地控制壓力,格里菲斯建議人們尋找適合自己的解壓方式和思維工具。例如,使用一些手機軟件幫助跑者進入冥想或者沉思的狀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息焦慮和恐懼的思緒。
事實上,很多職業籃球運動員,包括曾經的科比,都會利用冥想來釋放壓力。
除此之外,寫日記也可能有幫助。格里菲斯說,日記為受傷后的跑者提供了一個“吐苦水”的地方,這可以幫助他們更容易地擺脫壓力。
“當想法開始混沌并變得難以處理時,把它們寫在紙上,思緒反而會變得清晰。”
寫下所有困擾你的事情,并放任自己去表達種種思緒,之后將紙揉成一團——這是格里菲斯所倡導的一種方式。
責任編輯:騰飛
校對: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