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耳鳴,在門診經(jīng)常有患者咨詢相關問題,有年輕人,也有中老年人,問得蕞多的問題就是怎么治療。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
1、急性期治療
耳鳴的急性期嚴重影響正常生活或伴有其他癥狀的耳鳴,再排除其他可明確的病因之后,應按突發(fā)性耳聾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改善內(nèi)耳微循環(huán)是重要措施。
2、一般治療
對于許多患者而言,耳鳴是一種慢性癥狀,或可稱為慢性病,治療目的在于減輕耳鳴的影響,并糾正相關的功能障礙。
﹡耳鳴病因明確后,應積極治療病因
如果是抑郁癥和失眠患者,可通過心理治療和糾正睡眠障礙,從而減輕耳鳴癥狀。
血管源性的耳鳴,針對原發(fā)病,可采用多種方式達到治療的效果。比如良性動脈變異時,結扎相應的病變血管。伴有聽力損失的患者,可通過補償聽力損失,或者佩戴助聽器、植入人工耳蝸等方式獲得療效。耳毒性藥物引起的耳鳴,應停用這類藥物,防止病情的進展。
﹡長期嚴重耳鳴者可接受聲音療法
耳鳴習服療法通過心理治療及結合可佩戴的發(fā)聲器,促使患者對耳鳴信號的習服。蕞終達到使患者除非有意識地、特意關注耳鳴,否則不會察覺到耳鳴,即使感知到耳鳴,但也不會引起心煩、煩躁。
認知行為療法需要患者寫日記,完成作業(yè),激發(fā)積極性。通過教會患者識別問題,強化應對,學會分散注意力的技巧,以及學會放松的方法,從而改變自身對耳鳴的心理反應。
掩蔽療法采用類似于助聽器的裝置,后者產(chǎn)生低強度聲音,以減少患者對耳鳴的感知。對于聽力損失引起的耳鳴,使用助聽器也可以掩蔽耳鳴。
3、藥物治療
藥物對耳鳴可能有輕度療效,包括改善內(nèi)耳微循環(huán)的藥物、糖皮質(zhì)激素類藥物、降低血液黏度和抗凝藥物、神經(jīng)營養(yǎng)藥物等。
血管擴張劑,如煙酸,可能改善耳蝸血流。
抗凝藥物,如低分子右旋糖苷,可以改善內(nèi)耳血液循環(huán)。
神經(jīng)營養(yǎng)藥物,如三磷酸腺苷、維生素B1等,可促進神經(jīng)纖維的再生,恢復其傳導功能。
此外,還有鼓室內(nèi)注射地塞米松,可以治療部分耳鳴患者,尤其是有耳蝸疾病的患者。
4、手術治療
對部分靜脈源性博動性耳鳴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一定要遵守醫(yī)生的治療建議,符合手術指征時再手術。
5、中醫(yī)治療
﹡按摩
按摩雙耳:雙手掌搓熱,用搓熱的掌心捂住雙耳,然后雙手再松開,這樣重復30次。
按摩聽會穴:用食指或大拇指,輕柔地按揉聽會穴5分鐘左右。聽會穴在耳前,張口凹陷處。
﹡針灸
針灸治療耳鳴的穴位通常在耳部,包括耳門穴、聽宮穴、聽會穴。還有一些身體其他的穴位,包括陰都穴、太溪穴、風池穴、中渚穴等。
不同的病情,適合不同的治療方法,一定要根據(jù)病情選擇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