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萍
金九銀十,彩電廠商又迎來銷售熱賣季。在這個黃金消費期,彩電市場吹什么“風”?
記者從成都主流廠商了解到,當前的彩電消費呈現三大趨勢:價格依舊堅挺;65英寸以上的大屏電視成主流;“好聲音”已成為頭部彩電品牌競爭的殺手锏。
趨勢一:電視價格居高不下
價格上漲,彩電銷售低迷
從今年6月開始,已漲了一年多的TV面板價格有所松動,上個月更是迎來大幅下調,這是否意味著終端產品價格也會隨之降價,從而使低迷的彩電行業迎來轉機?
據了解, 今年上半年,彩電銷售出現額增量跌的局面。根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華夏彩電市場累計不錯1781萬臺,同比下降14.7%;銷售額594億元,同比增長15.1%,均價3332元,同比增長34.9%,彩電零售均價漲幅一度接近50%。
所以,在彩電終端價格不斷上漲的壓力之下,整個上半年彩電行業不錯承壓。隨著面板價格的下降,新一輪的價格戰是否又將開啟,大家所習慣的“便宜”的電視又要來了?
對此,海信,海爾 ,康佳等成都公司有關人士表示,目前還沒接到總部降價的通知。他們稱短期內降價的可能性很小,和此前比價格波動不大。青島海爾成都公司有關人士稱,面板價格下調后,海爾終端價格調整不大;海信電器也表示上半年銷售不盡人意 ,現在還在賣庫存 ,銷售壓力大,沒資源打價格戰;康佳彩電則坦言,大部分機型的價格不會調整,即使國慶也只是推出一兩款特價機……
歷來熱衷價格戰的彩電行業,為啥不輕言降價?成都國美天府立交店總經理尹曉云告訴記者,廠商轉戰高端的戰略調整,讓價格戰打不起來。她稱,今年彩電大幅漲價除了受面板提價的影響外,還和制造商改變市場打法有很大關系。目前,主流品牌紛紛主打高端智能大屏電視,技術落后的中低端小規格電視已逐漸淘汰出局。廠商產品布局的轉變,自然提高了彩電行業的整體價格。兼之上半年銷售低迷,毛利減少,廠家承壓大,就更不敢輕易降價了。
趨勢二:65英寸以上的大屏成主流
廠商積極布局高端市場
今年,受上游采購成本和盈利壓力影響,彩電企業正在積極轉變營銷戰略,力推高端大屏產品。因小尺寸面板漲幅高于大尺寸面板,受此影響,彩電產品尺寸結構正在加速向65英寸以上甚至85英寸以上的超大尺寸升級。
《2021年上半年華夏家電市場報告》顯示,液晶電視方面,大尺寸Mini LED背光電視和8K電視成為主推品類。激光電視和OLED電視市場表現較去年同期更進一步。京東平臺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OLED和激光電視不錯增長均超過百分百,其中OLED電視增長142%,激光電視增長120%。
有關可能分析,目前,65英寸、75英寸,以及80英寸+以上大屏產品的市場增速加快,特別是定位于大屏的激光電視增勢背后正是消費的個性化,以及住宅條件的改善,特別是大客廳下的家庭影院級觀影體驗,從而進一步打開了廠商對于大屏化的想象空間。65英寸正在成為彩電第壹主銷尺寸。
大屏幕電視成主流
目前,海信、索尼、小米,以及TCL、三星,還有長虹、康佳、飛利浦、夏普等中外彩電企業,不管是實力強弱、規模大小,這兩年來不約而同都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全面引爆電視的大屏化。只不過,海信選擇了激光電視,而索尼選擇OLED電視,TCL則選擇Miniled電視,路徑不同但目標一致。
75英寸的曲屏電視
趨勢三:廠商主打“好聲音"
彩電主打“好聲音”
在今年下半年密集發布的彩電新品中,記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不管是海信新品V3F-PRO、還是新一代華為智慧屏V系列、海爾卡薩帝銀河電視等 ,廠商在宣傳電視畫質之余,往往會著重強調其在音質方面的表現 。顯然,“好聲音”已成為廠商比拼的一大亮點。
為什么電視的音質表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可能分析,首先 ,電視蕞核心的顯示技術在近幾年出現了發展瓶頸:占據市場65%份額的液晶電視,在面板技術上已經相當成熟,廠商急需尋找新的技術突破口;
尤其疫情以來,面板漲勢兇猛,電視均價提升了三分之一,低端電視逼近中端價位,客觀上也促使中高端機型需要找到新的技術升級點。顯示技術在十字路口徘徊不前,電視產品的迭代升級,除了增加新應用場景的語音、攝像頭、智能家居等功能技術之外,更傾向于比拼聲音層面的升級。
當前,廠商對于音質的改進,一方面依托于更先進的聲學技術,讓小尺寸揚聲器也能擁有更大的輸出功率,具備更佳的音質,另一方面,由于直下式分區控光技術的普及,讓電視對于厚度的追求不再嚴苛,也能在產品中放置相對更大尺寸的揚聲器。
當然,除了對于產品本身的考量之外,外部環境的發展也不可忽視。如今,隨著Netflix、蘋果等廠商的加入,杜比全景聲/杜比視界已經從事實上成為了4KHDR電影、電視劇的標準格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