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彭新
編輯 |
在全球“缺芯”背景下,德國車用芯片巨頭英飛凌新工廠提前運營投產。9月17日,英飛凌宣布奧地利菲拉赫的300毫米薄晶圓功率半導體芯片工廠正式啟動運營,工廠總投資額為16億歐元,是歐洲微電子領域同類中蕞大規模的項目之一。
新工廠于8月初投產,首批晶圓將在本周完成出貨。在擴大產能的第壹階段,產能主要用于滿足汽車行業、數據中心、以及可再生能源發電領域需求。在運營上,菲拉赫工廠將與位于德國德累斯頓的現有工廠一起作為“巨型工廠”運營。財務上,新工廠有望為英飛凌帶來每年約20億歐元的銷售額提升。
英飛凌是全球主要模擬芯片供應商之一。集成電路可分為數字芯片和模擬芯片兩類,前者處理數字信號,如常見的存儲器、微處理器等,占主要芯片市場規模;模擬芯片用于處理聲音、光線等模擬信號,用在通信、汽車、工業等領域,被稱為連接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橋梁,所占規模較小。但對于極度缺乏產能的汽車產業而言,英飛凌的模擬芯片至關重要。
“考慮到對電源管理半導體的需求不斷增長,我們增加新產能的時機再好不過了,”英飛凌首席執行官Reinhard Ploss在工廠開幕式上稱,本次菲拉赫工廠的開幕歐盟政界嘉賓眾多,包括奧地利總理Sebastian Kurz和歐盟內部市場專員Thierry Breton等,可見歐盟政界上下對之均十分重視。
“我們想通過新廠長期擴大產能,通過德累斯頓、菲拉赫、馬來西亞三個工廠的聯動提升我們的產能,讓我們的供應能力可以覆蓋全世界各個企業、各個領域。”Reinhard Ploss對界面新聞等媒體稱,他認為,該廠的正式運營對緩解芯片短缺問題有一定的幫助。此外,Reinhard Ploss拒絕透露英飛凌新的投資計劃。
然而,市場普遍認為,由于新工廠產能仍需要爬坡過程,不會立即緩解當前的芯片缺貨危機。
對汽車公司等客戶而言,新工廠的投產并不意味著芯片供求和價格穩定。Reinhard Ploss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預計芯片價格將大幅上漲,因為半導體制造商需要支付額外成本以滿足客戶需求,而客戶將為之買單。“我們預計(出貨)價格會大幅上漲,”但他同時稱,英飛凌不會在需求高漲時哄抬芯片價格。
英飛凌首席運營官Jochen Hanebeck預測,2023年、2024年市場將達到頂峰,可能會有供應過剩的問題。但他認為,更重要的是要關注不同領域的芯片分配問題,“哪些領域有增長,哪些領域需要更多的芯片分配。”他還稱,由于生產成本問題,英飛凌可能會專注于東南亞和墨西哥等低成本中心,而不是在歐洲建設新的工廠。
英飛凌外,另一大芯片巨頭英特爾也表態在歐洲投資,以提高芯片產能。9月7日,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在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上發表主題演講,預計2030年前,汽車芯片的總體市場規模增長將超過一倍,達到1150億美元,約占整個芯片市場的11%。
為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英特爾計劃在歐洲建立新的芯片制造工廠,除在其愛爾蘭工廠實現如此前所承諾的代工產能之外,還將推出“英特爾代工服務加速器”計劃,幫助代工客戶將汽車設計過渡到先進的制程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