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顏世龍 北京報道
日前,寧夏建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夏建材”,600449.SH)發布今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公司營業總收入約為22.86億元,同比增長5.04%,凈利潤為4.20億元,同比下滑9.36%。
《華夏經營報》記者注意到,這是自2017年以來,寧夏建材首次出現中報業績下滑較為嚴重的情況,寧夏建材方面就此解釋稱,系煤炭等價格上漲導致成本上升。而細看寧夏建材近幾年的發展,成本上升是繞不過去的話題。為此公司近年來多次提出要通過踐行“三精管理”,抓實“對標一流管理提升”和“提質增效”兩個專項行動,推進運行指標持續改進。
不過,記者梳理寧夏建材財報發現,其“降本”的方式則是主要體現在降低銷售費用方面,將原有銷售費用中的運輸費、包裝費和裝卸費等與銷售相關的費用調整至營業成本。
成本上升拖累業績
中報顯示,寧夏建材營業總收入約為22.86億元,同比增長5.04%;凈利潤為4.20億元,同比下滑9.36%;扣非凈利潤為3.64億元,同比下降6.92%;經營現金流為4.83億元,投資現金流為-1.72億元,籌資現金流為-2.88億元。
Wind數據顯示,2017年至今,寧夏建材除2018年末營收略有下降外,其他年度報告及各項指標多數為增長狀態,而在剔除掉歷年受淡季影響導致的一季度業績均下滑外,其余各季度多數指標為正向增長狀態。
以2020年為例,四個季度營收分別為:一季度3.79億元,同比下滑-20.29%;二季度21.76億元,同比增長9.51%;三季度38.73億元,同比增長6.68%;四季度51.10億元,同比增長6.66%。
不過,轉入2021年,一季度營收等指標盡管仍呈增長趨勢,但扣非凈利潤卻虧損548.09萬元,而中報則一反多年常態,顯示多項指標下滑。
寧夏建材方面解釋稱,今年上半年,寧夏及周邊區域水泥市場競爭形勢嚴峻,加之煤炭價格上漲,給生產經營帶來較大壓力。中報顯示,寧夏建材營業成本為16.38億元,同比增加19.17%。為此公司中報亦提出,將繼續以數字化助推企業“三精管理”,降本增效。
降本的“秘密”
記者發現,寧夏建材的“降本增效”主要在會計調整上。
中報顯示,在其銷售、管理、財務、研發費用方面,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下降,研發和管理費用則出現增長,其中研發費用增長1076.92%達999萬元。其銷售費用則比上年同期的1.61億元下降88.59%,至0.18億元,銷售費用下降明顯。
秘訣則在于會計分錄的調整。
根據中報內容,寧夏建材營業成本變動主要是因為煤炭等材料價格上漲,且將包裝、裝卸、運輸等費用調至營業成本,以及產品不錯增加、相應結轉成本增加等因素導致營業成本同比增加。
銷售費用變動原因是包裝、裝卸、運輸等費用調至營業成本所致,而僅這三項費用在去年同期高達1.30億元。
記者注意到,近幾年寧夏建材成本不斷上升。2018~2020年,營業成本分別高達26.60億元、30.14億元、34.30億元。
寧夏建材也一直在提倡“降本”。其在2020年年報中表示,面對區域水泥產能嚴重過剩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沖擊,深入貫徹“價本利”經營理念,貫徹“早細精實”工作作風,同時踐行“三精管理”,抓實“對標一流管理提升”和“提質增效”兩個專項行動,推進運行指標持續改進。
2020年,寧夏建材同樣是將銷售費用中的運輸費、包裝費和裝卸費等與銷售相關的費用調整至營業成本。據此,其當年銷售費用一舉從2019年的4.15億元下降89.21%,至0.45億元。
知名財稅審可能、資深注冊會計師劉志耕在受訪時表示,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銷售費用科目指“核算企業銷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勞務的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包括保險費、包裝費、展覽費和廣告費、商品維修費、運輸費、裝卸費等費用”。由此可見,企業將運輸費、包裝費和裝卸費等與銷售相關的費用計入銷售費用是符合規定的,是應該的。反過來,企業將已經計入銷售費用的包裝、裝卸、運輸等費用調至營業成本則不正確。
劉志耕說,這樣調整后,表面上看銷售費用下降了,但營業成本又相應等額增加,所以,企業的總營業成本并沒有下降,效益也沒有提高,即根本沒有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如果不仔細閱讀相關信息披露,則不容易發現‘假調整’的本質,很容易讓報表閱讀者誤認為企業在‘降本增效’上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效。”
為此,《華夏經營報》記者就煤炭價格上漲等對成本的實際影響,及銷售費用調整等事項的合理性致函且多次致電寧夏建材方面,但截至記者發稿未獲得有效回應。
(編輯:盧志坤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