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5年的朋友,因為夢回高考被“嚇醒”了。
“我剛寫個名字,考官就喊交卷。我一看后面那么多題沒做,整個人都像被雷劈了。
那種感覺一出來,我立刻就醒了,一看時間才凌晨4點,想睡個美美的回籠覺,可雷劈的感覺讓我心跳加速,越想越不對勁,就怎么也睡不著了。”
朋友邊說邊搖頭。他想不通,自己高考時發揮正常,不存在夢中的情況;現在已經畢業結婚生子,遠離校園,怎么還會夢到高考呢?
朋友的事,讓我想起《催眠師手記》里的一個故事:早已嫁做人婦的女性,總是夢見自己被半個頭的女人追,她逃來逃去,最終發現那半個頭的女人,其實正是她自己。
她曾有一個定居國外的夢想,嫁人后夢想淹沒。原以為自己已經忘了,可夢境不斷提醒她:你失去的自我,不斷渴求回到你身邊。
于是我告訴朋友:“比起夢境本身,你做夢之前發生了什么更重要。夢可能是一種提示。”
朋友有些恍然:“最近領導給了我一個大項目,我想提漲薪,但是又害怕錯失機會,不知道是不是跟這個有關?”
我說:“那就對了,你在夢中那種雷劈一樣的感覺,其實正是你生活中壓抑下去的感受。
事業讓你緊張不安,可你為了前程不能表現出來,于是,緊張不安就溜進了你的夢里。”
高考,是我們人生的第一道大關,對很多人來說,它幾乎決定了我們未來命運。
我們把高考看得越重要,留下的感受就越深,而這種感受后來也會不斷被激活。
知乎上有不少人,都因為夢回高考揣揣不安。有人夢見自己重考,有人夢見自己趴在考桌上,還有人夢見自己正在做卷子。
雖然夢的內容不同,相似的是,我們都有一種“噩夢”般的體驗。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高考夢背后,那些“隱藏”了的復雜情感。
弗洛依德說:“夢是欲望的滿足”。口渴的人夢見找水喝,尿急的人夢見廁所,夢境以淺顯易懂的形式,讓我們知道自己醒來后該做什么。
可有些夢,并不那么明顯。
《催眠師手記》里,一個道德感很強的女人老是夢見被偷窺,她很想擺脫這個下流的夢,可是治療揭露了真相:女人潛意識里渴望被偷窺,甚至會在夢游時自慰。
女人不愿承認自己有欲望,可壓抑的欲望不可能憑空消失,夢就成了宣泄渠道。
她的道德感太強,就算做夢仍然被約束,必須經過一系列的掩飾、隱藏才能宣泄,于是“被偷窺”的夢油然而生。
高考夢,同樣是為了滿足我們的欲望,可究竟滿足了什么欲望?由于夢有“自我掩飾”的特點,我們時常要層層剖析。
弗洛伊德講了一個故事:他的一位來訪者,曾夢見以前的家庭教師躺在保姆的床上,那個保姆直到他11歲才離開他的家。
對這個夢,來訪者的哥哥解釋說:這不是夢,你的家庭教師和保姆在談戀愛,他們想發生親密行為,就會把我從房間里趕出去,但你當時只有2、3歲,他們會讓你留在房間里。
童年時期的場景,時不時會出現在成年人的睡夢里。對這種夢,精神分析學派有種解釋是:
引起夢的愿望來自童年,充滿了我們曾經壓抑的情感和愿望,成年后,孩子依然帶著壓抑繼續生活,因為現實生活某些契機,這些壓抑部分被激活了,從潛意識來到意識里。
比如,當我們潛意識里不希望自己成功,認定自己早晚會失敗,骨子里的自卑感就會被激活,通過夢境展現出來,于是夢見高考失敗。
很多時候,夢中的場景我們并沒有親身經歷過,但夢中的感受似曾相識,它在過去就給我們留下了創傷,以至于生活中遭遇重大變化,我們都會重新想起那種創傷感受。
夢,有時是自卑的體現;有時,它也是蛻變的征兆。
弗洛伊德曾做過一個夢,他夢見自己在火車車廂內,透過車窗看到羅馬的泰伯河以及圣安基羅橋,然后火車發動,他和風景失之交臂。
醒來后,弗洛伊德回想起來:夢中的場景來自一位來訪者家里的版畫,他對著那副版畫看了很久。這個夢提醒他:
我很渴望去羅馬,出于各種原因,我沒有意識到這份渴望,現在,夢再次做出提醒,告訴我是時候開始一場旅程了。
我的一位來訪者也有相似體驗:夢中的她站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周圍都是陌生人,可她一點都不慌,反而特別躍躍欲試。
這是怎么回事呢?后來她告訴我:那段時間她老是被催婚,這個夢做了沒多久,她就產生了找男朋友的想法,開始積極相親了。
夢中的積極感受,是她對未來人生的自信希冀。她渴望從戀愛中收獲幸福,這份篤定給了她走出舒適區的力量。
夢中的行為,其實是她的分身。人與人之間摩肩接踵,象征了戀人的親密無間,也象征著她渴望收獲一份單純美好的戀情。
弗洛伊德認為,夢到偽裝其實是一種審查。童年夢、高考夢、美夢,噩夢,表面上依附于夢中的場景,真正的源頭其實在我們內心深處。
通過解析,我們可以發現夢中的隱藏含義,但是夢的真正價值,在于推動我們更好的生活。
高考夢真正困擾我們的,是夢醒之后連著好幾天郁郁寡歡,夢中的窒息、焦慮和緊張,似乎傳染給了現實生活。
為什么夢會讓人不安呢?佛洛依德在《夢到解析》中提到自己夢回童年的經歷。他說,自己夢中的情節有著脫離現實的自大,和在清醒生活中長期被壓制的瘋狂。
如果做夢當晚情緒亢奮,夢也會受影響;如果做夢前幾天,我們壓制了一些剛剛被喚醒的恐懼、焦慮情緒,那么未來幾天,夢就成了負面情緒的宣泄渠道。
夢就像一個保安,他審查出了被遺忘的壞心情,用夢境提醒我們:你應當處理一下它們,不然它們就會影響你。
我們在夢中體會到的壞情緒,其實是現實中來不及處理的那部分。所以,我們大可不必把“夢”當作罪魁禍首。
做了噩夢之后,最好是給自己來杯熱飲,聽聽音樂、做做深呼吸,創造一個舒適愜意的晨起,未來幾天注意取悅自己的情緒。
做噩夢還有一種可能,是夜間睡眠環境太差。
心理學家斯特姆佩爾說,心靈在睡眠中與外界隔絕,所以不能正確認識客觀感覺刺激,只能根據朦朧印象,構建夢的幻象。
比如睡覺時窗戶沒關,狂風大作,夢中不得安寧,醒來后也感到頭痛身冷;睡覺時枕頭太硬,硌著頸椎,夢中壓力很大,醒來后也覺得身上沉甸甸的。
高質量的睡眠往往很少帶來噩夢,如果連著幾天無法擺脫高考夢帶來的郁悶感,可以考慮給自己換個枕頭、換床被子,打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
除了睡眠質量,我們的身體條件也和夢的內容息息相關。
施爾納認為,如果我們睡覺時眼睛、耳朵、牙齒、腸道遭到刺激,就會做夢,比如夢見飛翔是因為肺葉的漲縮。所以,睡覺前飲水過多、吃太多或者做過量運動,會讓我們在夢中不愉快。
夢時常會把同時存在的各種刺激,整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學校,作為陪伴了我們將近20年的地方,形象植根于潛意識,就成了包容刺激的載體。
夢是現實的延伸,雖然欲望是夢形成的動機,但它也象征了我們的機體功能,有些時候我們夢見自己高考失利,或許只是因為睡得不夠舒服而已。
但更多時候,夢是我們預見未來的“良師”。高考已經一去不復還,無論它給我們留下了多深的心理陰影,都已經是過去式。
未來,我們將迎接更大的挑戰,從青蔥學子到社會人,不同的身份還會有不同的難關。
高考夢,似乎在提醒我們:不要害怕,人生最大的挑戰已經度過。以后無論經歷什么,都會成功化險為夷。
- THE END -
· 作者:芒來小姐,資深男女觀察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新書《姑娘,活得大氣才夠精彩》全網火熱銷售中,51個活得大氣的故事和心得,告訴你長得漂亮不如心態漂亮。
· 壹點靈,關注個人心理成長,陪你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