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中信建投證券,鄭勇)
1 光伏材料
光伏產業:未來仍有顯著增長空間
近年來,全球光伏發電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在世界能源消耗中占比 依然很小。2019 年全球能源發電量以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為主,可再生能源發電只 占27.3%,其中,太陽能光伏發電僅占2.8%,未來發展空間較為廣闊。
光伏行業景氣發展激發上游化工產品需求
光伏產業鏈以硅為主線,上游主要包括硅料、硅片、EVA膠膜、PET基膜 等材料的生產,光伏行業的景氣發展促進光伏硅料及光伏組件的應用,從 而帶動上游三氯氫硅、EVA等化工產品的需求。
1.1 EVA:光伏料未來缺口仍存,進口替代空間大
性能優異的樹脂材料:EVA全稱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一般醋酸乙烯(VA)含量在5%-40%,與 聚乙烯相比,EVA由于在分子鏈中引入醋酸乙烯單體,從而降低了結晶度, 提高了韌性、抗沖擊性、填料相溶性和熱密封性能,被廣泛用于包裝膜、 熱熔膠、電線電纜及光伏膠膜等領域。
VA含量決定了EVA的性質和應用領域
VA含量越低,EVA的特性越接近低密度高壓聚乙烯(LDPE);VA含量越高,EVA 特性越接近橡膠,同時反應的壓力、溫度條件要求更高,生產工藝難度更大。
光伏級供應供應仍存缺口
根據CPIA數據,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138.2GW,預計25年將達到330GW; 我國光伏組件出貨量全球占比約在70%-80%,EVA樹脂需求量在62萬噸,預計21 年、22年我國EVA光伏料需求量分別為80萬噸、110萬噸左右,光伏料總產能約在 35萬噸、55萬噸,仍存在較大缺口; 2025年光伏級EVA需求量預計近160萬噸,考慮到新增產能實際投產及出料情況, 屆時將保持供需緊平衡,行業景氣得以長期維持。
供需重塑,原料和需求端雙支撐,景氣度有望維持
原料產品同漲,行業利潤可觀。EVA價格2017-2019年維持在12000-14000元/噸。20 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原油價格戰等影響,跌至9500元,8月起需求逐步復蘇,同時 光伏料需求超預期,價格持續上行。21年在原料端醋酸乙烯和乙烯價格支撐、需求 增長雙重作用之下,EVA價格和利潤也同比有所提升。截止8月,乙烯均價在7573元 /噸,同比+22.4%;醋酸乙烯均價11350元/噸,同比+95.7%;EVA市場均價在19677 元/噸,同比+52.4%,毛利潤7807元/噸,同比+33.6%,且仍處于上升趨勢。
1.2 三氯氫硅:多晶硅核心原料,剛性需求支撐
硅烷偶聯劑、多晶硅上游核心原料
三氯氫硅(SiHCl3)又稱硅氯仿,是制備多晶硅的重要原料,進一步用于半 導體行業和太陽能光伏產業,生產單晶硅及硅片;也可與其他有機機團反應 生產形成一系列的硅烷偶聯劑等,可使非樹脂實現固化或改性,包括熱材料、 塑密封劑、橡膠等。
多晶硅對產品品質要求高
三氯氫硅分為Ⅰ類和Ⅱ類。Ⅰ類(純度要求99-99.8 wt%)主要用于生產多 晶硅,Ⅱ類(純度要求98.5-99.5 wt%)主要用于硅烷偶聯劑和其他下游產品 生產。Ⅰ類三氯氫硅對純度和雜質要求更高,尤其在鋁、磷、硼、鐵等雜 質和總碳上有嚴格控制。
受原料和需求端支撐,價格和毛利同比大幅上漲
20年Q4以來,三氯氫硅市場價格大幅上漲,目前光伏級在17000元/噸左右, 普通級在9600元/噸,主要受到:1)原材料硅粉受能耗雙控和主產地區限 電影響,產能利用率和供應量受限,導致三氯氫硅開工率近一年在55%- 65%左右浮動,供貨緊缺,價格上漲;2)下游多晶硅需求保持較高增長, 整體供需結構偏緊。
三氯氫硅價格上漲帶動利潤增長迅速,1-3月平均利潤在1100-1300元/噸,實 現由負轉正,之后隨著價格全面拉漲,7月毛利水平最高達到上漲突破10000元 /噸,而后隨著硅粉價格的進一步上漲有所回落,目前在6500元左右。 在未來光伏產能偏緊,多晶硅增量明確的前提下,預計三氯氫硅景氣和盈利能 力將得以維持。
2 鋰電材料
2.1 DMC:“基礎+高端”供需兩旺,新能源需求前景廣闊
工藝路線多樣化,酯交換法為主流
碳酸二甲酯簡稱DMC,是一種綠色有機溶劑和化學中間體,兼具優良的電化學性能, ?生產工藝包括酯交換法、液相羰基化法和尿素法。酯交換法包括PO法和EO法。綜合 比較下,酯交換法反應條件溫和、產率高,相對較優。
綠色化學試劑,下游應用廣泛
DMC應用領域包括聚碳酸酯、顯影液、膠黏劑、涂料等;此外,DMC可以作為電池電 解液的主要溶劑,目前已大量用于鋰電池行業
產能大幅提升,供應格局巨變
2020年國內DMC整體產能為98.8萬噸/年,較2019年同比增加近80%,占全球產能 的70%以上。近幾年,新增產能陸續出現,預計2021年總產能將達到156萬噸/年, 2022年將超過160萬噸/年。
DMC需求端:“基礎+高端”,雙軌拉動
2019年開始,電解液溶劑和PC成為拉動DMC需求的核心雙軌,2020年都超過 了30%。涂料、顯影液等傳統領域則維持剛需支撐。目前,電解液溶劑、PC、 顯影液等傳統領域在DMC下游三分天下,形成了“基礎+高端”的供需格局。
2.2 氟化工:景氣復蘇,與新能源高度交融
氟化工行業概覽:產品性能優異,種類繁多,環環相扣
氟化工泛指一切生產含氟產品的工業,存在于種類繁多的有機和無機物之中。其 產業鏈產品性能優異,種類繁多,環環相扣,應用領域廣,主要分為無機氟化物、 制冷劑、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細化學品四大類。 新能源工業中,含氟材料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主要產品包括鋰電池材料六氟 磷酸鋰、鋰電池粘結劑、鋰電隔膜涂覆材料以及各項性能優良的含氟太陽能電池 背膜等。
螢石、氫氟酸:產業鏈主要原料。
無機氟產品:氟化鋁、氟化鋰、冰晶石(Na3AlF6)、六氟磷酸鋰(LiPF6)等。
制冷劑:含氟小分子有機物具備優秀的制冷性能,氟化工行業產值最大的類別。含 氟聚合物:通常以上游制冷劑所生產的小分子含氟有機物為材料進行聚合。
含氟精細化學品:產品極為豐富,需求精細制備條件的含氟有機小分子,一般作農 藥、醫藥、染料等中間體。
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產銷國
我國已成為全球氟化工第一大國。在不斷擴張的下游需求和產業政策的不斷支 持下,我國氟化工行業實現了快速擴張。伴隨著發達國家大量削減含氟制冷劑 等氟化工產品生產,我國氟化工產業的體量在全球占比快速提升,目前已成為 世界最大的氟化工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氟化工基礎產品及通用產品總產量約 占到全球的48%-55%,總銷量占到約35%,均位列全球第一。
PVDF:短期供需錯配,長期賽道開闊
需求拉動,供應緊缺,價格飆升
PVDF市場價格自21年4月開始顯著增長,9月上旬鋰電級產品報價已達33 萬/噸,漲幅高達200%。供給端嚴重緊張也造成其他應用領域的PVDF粉 料、粒料價格水漲船高,目前報價分別達到27萬、26.5萬,較Q1漲幅分別 為271%、257%。由于PVDF全產業鏈下半年以來景氣度環比H1陡升,預 計下半年生產企業PVDF產品線的業績將環比顯著增長。
應用廣泛,鋰電應用增長迅速
PVDF全稱聚偏氟乙烯,是氟化工產業鏈下游產品,廣泛應用建筑、鋰電、光伏等 領域,不同產品牌號不同,配方不同,聚合的分子量、結構等不同,性能有一定差 別 :(1)光伏背板:較強的抗紫外輻照能力、耐化學性能、阻燃性能 ;(2)氟碳涂料:在建筑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抗暴曬,抗腐蝕 ;(3)防腐材料:化工流體設備的閥門、管道等配件 ;(4)鋰電領域:可以用作鋰電池粘結劑及鋰電隔膜。
六氟磷酸鋰:供應緊張,“奇貨可居”
電解液溶質為鋰電池核心材料
電解液被譽為電池的“血液”,在電池中承載著鋰離子的傳輸,在正負極界 面生成固體電解質膜的重要作用,由溶質(電解質)、溶劑和添加劑三部分 組成。電解質作為電解液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鋰離子電池的擱置時 間和使用壽命、內阻與功率特性、充放電效率、使用溫度范圍、安全性能及 成本等。
電解液溶質種類繁多,六氟磷酸鋰占主流
常用電解液溶質為鋰鹽,主要分為常規鋰鹽和新型鋰鹽兩種,其中常規鋰鹽主 要有六氟磷酸鋰(LiPF6)和四氟硼酸鋰(LiBF4),新型鋰鹽主要有雙(氟代 磺酰)亞胺鋰(LiFSI)等。綜合考慮電池成本和性能等因素,LiPF6是使用最 廣泛的電解液溶質 ;從技術角度來看,新型鋰鹽LiFSI使用進程有加速的趨勢,主要用于改善低溫、 倍率、能量性能,但仍無法替代六氟磷酸鋰。
2.3 磷酸鐵鋰:上游持續緊缺,磷酸鐵鋰新興終端爆發
曙光再現,占比提高
2013-2016年,純電動乘用車補貼政策的核心變量是工況續航,2017-2020年補貼政策 傾向于工況續航里程提升、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提高等,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時 條件下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相對較低(~100Wh/kg)的磷酸鐵鋰的應用。 2020年4月,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補貼退坡且電池系統能量密度不再提高要求相當程度上縮 小了鐵鋰車型和三元車型的補貼獲取差距,加之電池、整車技術本身的進步,多款 使用鐵鋰的優質純電動車型推出,磷酸鐵鋰電池中占比開始提升,磷酸鐵鋰裝機量 2021年1-5月份提升到41%。
強勢反超,前景光明
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2021年5月份,我國磷酸鐵鋰電池月產量 達到8.8GWh,首次月產量領域超過三元電池。 ? 從產量數據而言,2020年開始磷酸鐵鋰產量大幅加速,2020年同比增速36%,而2021 年1-5月份累積產量達到12.18萬噸,同比增速高達370%
磷酸鐵-磷酸鐵鋰:未來趨勢,新增極多
即使按照不完全統計,當前磷酸鐵產能大約在22萬噸,而根據已經披露的項目投資 公告或新聞,未來擴建產能已經高達204.5萬噸,不排除后續仍有新增的投資項目 落地。按照不完全統計, 當前磷酸鐵鋰產能 大約在40萬噸。 而根據已經披露的 項目投資公告或新 聞,國內未來擴建 產能已經高達266.9 萬噸。呈現供需雙 爆發的局面,
報告節選: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官網】。
「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