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兩千六百位詩人,幾乎囊括了帝國頂尖的青年才俊,用太宗李世民的話說就是“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
他們有的是大唐的流量擔(dān)當(dāng),有的是跨界的宗師,還有的是輔佐君王的宰輔重臣。
如果按照顏值氣質(zhì)、出身學(xué)歷、能力人脈等“最高質(zhì)量男性”的標準來看,誰能獲此殊榮呢?
有人說這把交椅應(yīng)該給李白坐。
李白長的到是很帥氣,尤其是眼睛很大,和老虎能有一拼,“眸子炯然,哆如餓虎”。
臭美的李白喜歡打扮,他平日里最愛穿紫色的袍子,和小馬哥的黑風(fēng)衣的作用一樣,都是耍帥打造自我人設(shè)的道具。
李白的才華自然不用說了,他是上天賜予給我華夏的謫仙人,但要是提到李白的學(xué)歷,他會捂著臉找地縫鉆進去。
因為他一輩子都沒有參考過科舉考試,這其中有家庭成分和戶籍的原因,在學(xué)歷這方面李白顯然不符合“最高質(zhì)量男性”的范疇。
還有人建議把王勃也請出來參加評選。
的確王勃是有資格挑戰(zhàn)“最高質(zhì)量男性”的榮譽稱號的。
王勃的出身好,他的爺爺是唐初著名大詩人王績,就是寫出名篇《野望》的那位,被稱為是唐詩的五律創(chuàng)始人,他的叔爺爺是隋末唐初名震天下的大儒王通。
20歲的王勃在幽肅科的考試中一舉中第,成了沛王的高級秘書兼伴讀,拿著高工資,有專車接送;
27歲的王勃寫下了千古第一駢文《滕王閣序》,當(dāng)之無愧的成為了“初唐四杰”的扛把子。
按理說王勃入選大唐“最高質(zhì)量的男性”應(yīng)該沒有異議,但王勃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殺人。
在虢州參軍任上,王勃為了哥們兒義氣幫人平事兒,私藏了朝廷的欽犯,后來因為害怕又親手把犯人給殺了,自己成為了階下囚。
這個犯罪污點徹底讓王勃落選“最高質(zhì)量男性”
那么這兩千多名詩人中到底有誰可以勝任“最高質(zhì)量男性”呢?
他就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詩佛”王維。
先來看看王維的逆天顏值
《集異記》精準的描繪了王維的長相:“妙年潔白,風(fēng)姿郁美,立於前行。”
皮膚白凈,沒有青春痘,身姿挺拔胸肌鼓鼓的,往那兒一站就有玉樹臨風(fēng)的強大氣場,粉絲們一見到,受不了的會高呼一句“我的天吶”,然后暈死過去。
這就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的生動詮釋。
不知道王維知不知道一千年以后,出了一種護膚品叫“郁美凈”,名字就是化用了《集異記》里夸贊王維的話。
那天,王維和“畫圣”吳道子一起在大慈恩寺的墻壁上畫壁畫,粉絲們知道消息后圍起了人墻,不管是紋身大漢,還是平康坊接客的姑娘們,都把脖子伸的長長的,想親眼見見傳說中“如秋水芙蕖,倚風(fēng)自笑”的王維。
這種摩肩接踵為了看一個人臉的大場面,在唐朝之前只發(fā)生過一次。
《世說新語》中記載:“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
潘岳就是潘安,因為長的好看,在大街上的時候被少婦們手拉手的攔住,還在他乘坐的馬車上扔了很多水果煙酒。
粉絲們高漲的熱情為我們直接創(chuàng)造了一個知名的成語:貌似潘安。
無可挑剔的顏值在給王維帶來巨大流量的同時,還讓王維輕松的獲取了功名。
該說說王維的學(xué)歷了
大家都知道隋唐科舉制中的最高學(xué)歷是“狀元”,在兩千多名唐朝詩人中狀元及第的鳳毛麟角,屬于瀕臨滅絕的稀有動物。
除了賀知章、賈至之外,只有王維獲此殊榮,同時他也是最年輕的狀元,彼時還不到二十歲,同時代的李白還在四川為了吃麻辣鍋還是鴛鴦鍋而糾結(jié)、杜甫還是“一日上樹能千回”的熊孩子。
和王維關(guān)系不錯的歧王(就是杜甫詩里寫的“岐王府里尋常見”的那位),得知王維要參加科舉考試,提前為他鋪好了進入官場的紅毯,讓王維準備好自己最拿手的詩文和琴曲去拜見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
在皇帝面前說話分量很重的玉真公主,見到王維以后馬上不淡定了,這哪兒是人間的男人啊,這簡直是從畫里走出來的美少男,本宮今天開眼了。玉真公主強裝平靜,讓王維快快獻藝。
王維當(dāng)場彈奏名曲《郁輪袍》,又遞上了自己的詩作,玉真公主的手開始微微的顫抖,原來自己近期一直吟誦的詩篇正是眼前的王維所作,終于見到本尊了。
得知王維是為了科舉功名的事兒而來,玉真公主馬上表態(tài):狀元就是你的了,我要你...不,是大唐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一邊的歧王小聲提醒玉真公主,之前您已經(jīng)答應(yīng)宰相張九齡了,讓他的弟弟張九皋中狀元的...
玉真公主朝歧王翻了個白眼,一副“我說了算”的樣子。
王維用顏值開路,用才華敲鑼打鼓,終于換來了登第的無限榮光。
王維的才藝也很過硬
寫詩自然不用贅述。
王維的第一份工作是太樂丞,主管宮廷的音樂舞蹈等活動,后來在工作中因為犯了皇家的避諱(王維組織同事們觀看舞黃獅的表演,黃色是皇家的御用顏色,只有皇帝才能觀看),被皇帝貶為了濟州司倉參軍。
王維的音樂天賦是祖?zhèn)鞯模臓敔斣鲞^協(xié)律郎,大概相當(dāng)于中央音樂劇團的團長。
最能證明王維音樂才華的一個小故事是:
王維在友人家里看到了《按樂圖》,只看了一眼畫中人物的樂器和神態(tài),就告訴友人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
這好比看《三國志》的時候看到某句話,能直接說出來是出自哪一章節(jié)哪一頁,這就是藝術(shù)造詣的最高境界—化境。
王維還是書畫大家,我們都聽說過蘇軾評價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里的畫主要指的是壁畫,王維在壁畫領(lǐng)域和吳道子平分秋色,在安史之亂中憑借繪畫的高超技藝,換來了宰相崔圓的出手相救,成為了為數(shù)不多的身陷囹圄還能全身而退的官員。
人生有涯,雖然老天爺賞給了王維音樂、繪畫、詩歌方面的金飯碗,雖然王維可以隨意的選擇一條路發(fā)展下去成為泰山北斗,但太多的天賦也是一種負擔(dān),因為這意味著只要選擇了一條路,就要放棄其他的。
在這些天賦之外,王維還必須遵照“學(xué)而優(yōu)則仕”的道統(tǒng),選擇文人最蹩腳最不自在的路—當(dāng)官。
王維的能力很出眾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二百多名大臣被安祿山俘虜。王維吃藥準備把自己的嗓子弄啞,拒絕做安祿山的偽官,但聽說安祿山把拒絕演出的樂工雷海青殺了,并且直接把不配合跳舞的大象碎尸萬段,王維只能暫時從了安祿山。
雖然表面屈從了叛軍,但是王維“一顆紅心兩手準備”,他分析和預(yù)判敵我雙方的形勢,認為朝廷早晚會成功鎮(zhèn)壓安史叛軍的,到了那時候,他們這些投敵的大臣們估計都得吃不了兜著走,接受朝廷的懲罰的。
王維寫了一首表明自己忠誠不貳的《凝碧池》: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
寫就之后讓好友裴迪設(shè)法帶了出去,有朝一日大唐的軍隊殺回來了有這首詩至少可以保我不死...
果然在大唐軍隊收復(fù)兩都以后,其它的大臣都以“六等罪”遭受了重罰甚至喪命,只有王維受到了嚴重的口頭警告,官階還是從五品上的太子中允。
就問你這波操作6不6?
這就是對人事超強的預(yù)判能力,王維不僅能預(yù)判而且還能做出正確的布局,巧妙的將個人的身家性命最大限度的保護起來。誰說文人沒有政治頭腦呢,王維要是在疆場上準是戰(zhàn)術(shù)戰(zhàn)略的高手。
王維還真的去過邊疆,在公元736年的時候王維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代表朝廷慰問邊疆的將士們,在大漠的日子里他和名將崔希逸成為了好兄弟。
每當(dāng)有向朝廷表奏的戰(zhàn)報文件,王維都親自把關(guān)幫崔希逸潤色,不忘給崔希逸美言幾句。
好兄弟都是互相成就的,崔希逸直接讓王維在自己的幕府里當(dāng)判官,陪著王維一起考察前線布防、察訪軍情,給足了面子。
此外王維還和前面說的歧王李范和寧王李憲二位親王關(guān)系很好,還和佛教的一些大德高僧相處的很融洽,其中包括凈覺禪師(唐中宗韋皇后的弟弟)...
無論在朝廷、軍隊,還是宗教,王維都交友廣泛,并且和交往對象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這不正是王維個人魅力和能力的最好證明嗎。
作為大唐“最高質(zhì)量的男性”,王維知道怎么最大限度發(fā)揮自己的天賦,合理的配置人脈資源,時刻對未來有著清晰的規(guī)劃和布局。
他不吵不鬧,不慌不忙,把人生際遇中的所有苦厄都當(dāng)做一種必要的歷練,即使臨終的時候給弟弟王縉寫絕筆信,還在勸說親朋好友要愛惜身體,要拜佛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