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達峰”“碳中和”和“數字中國”的背景下,“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
9月9日,由上海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海啟明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促進中心主辦,上海零號灣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學中英國際低碳學院承辦,中國(上海)創業者公共實訓基地南部科創中心分基地、上海賽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六禾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協辦的“未來十年的能源科技”論壇于閔行開發區管理服務中心舉辦。本次論壇吸引高校學者、世界500強企業負責人、行業專家等嘉賓共計70人參加。
園區搭臺,專家、企業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未來綠色藍圖
“閔行開發區是國家首批國家開發區,從1986年創建至今已有30年歷史?!鄙虾5禺a閔虹(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秦勇在致辭中對閔行開發區的發展歷史、產業特色、園區服務等進行了介紹。
未來十年的能源科技會怎樣發展?
“我國‘碳達峰’‘碳中和’任務艱巨,挑戰嚴峻?!鄙虾=煌ù髮W中英國際低碳學院院長、講席教授趙長穎以《未來已來,唯變不變 機遇與挑戰并存》為主題進行了分享。
“我國的能源結構是一個高碳的體系,以化石能源為主,占比高達85%左右;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約28%。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僅有30年的過渡期?!壁w長穎指出,必須通過新能源代替實現能源結構轉型。其中,政策是引導、技術是關鍵、資金是保障。
閔行開發區500強企業博朗(上海)有限公司代表從博朗的可持續發展出發,分享了節能環保成果、產品工藝優化案例、智能制造的意義、企業節能減排策略和制度。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代表分享了三菱電梯在節能降碳的主要工作,如大風扇系統節能改造、車間和辦公樓照明節能改造、層門涂裝工藝改進等,并為嘉賓展示了產品技術以及“雙碳”規劃。
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中英國際低碳學院副教授張宇泉認為,企業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力量,也是參與全國碳市場的重要主體,以生產為導向的產業園區通常也是高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區域。產業園區應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空間載體,推動產業園區的低碳轉型對于加快我國產業的優化升級、加強能源資源節約、緩解生態環境壓力,具有重要作用。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與應對氣候變化處副處長趙健植表示,制造業的轉型發展需緊跟數字化、電氣化、循環經濟、技術創新;產業園區的轉型發展應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責任,努力形成園區與企業的良性互動;能源產業轉型發展需將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逐步過渡到水、風、光、核等非化石能源為主,發展源、網、荷、儲、用現代電力系統,確保其穩定性,并充分發揮各地優勢,構建國內大循環新發展格局。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目標和任務。在圓桌論壇環節,地產閔虹黨委副書記秦勇、上海零號灣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志剛、上海交通大學中英國際低碳學院副教授張宇泉、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副總裁、黨委副書記阮為民、博朗(上海)有限公司EHS經理何芹芹、合普友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志剛等群策群力,共同探討了雙碳戰略背景下的產業轉型融合發展之路。
閔行開發區近年來以可持續發展為主線,在實際行動上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2003年,建立了ISO 14001環境管理體系;2014年,獲取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2018年,進一步創新環境治理體系,創建了綠色共建聯盟;2021年,閔行開發區根據全球氣候變化的形勢以及國家“碳中和”要求,在持續推動生態城市建設的基礎上,率先提出創建零碳示范園區的目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目標和任務,閔行開發區作為已有三十五年區域開發及管理經驗的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將以零碳示范園區為目標,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努力走出一條“雙碳”戰略背景下的產業轉型融合發展之路。
(責編:葛俊俊、韓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