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通訊公司出現行業“內鬼”,在售賣手機卡號過程中,利用老年人對智能手機不熟悉的特點,偷偷注冊微信、抖音等社交平臺賬號,然后進行販賣……嘉定警方在開展“斷卡”行動過程中,發現了這一線索,隨即開展集中收網行動;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4名,查獲各類用于“養號”手機近400部,涉及被害人一千多名。
圖說:警方查獲的各類養號手機。嘉定警方供圖(下同)
【上門辦卡,偷偷注冊賬號倒賣】
7月20日,嘉定警方在開展反電信詐騙案件偵查中,發現一個微信號涉嫌違法犯罪。民警調查到,微信關聯的人員為家住外岡地區的張某。可是,現年58歲的張某并不使用微信。經詢問,張某今年5月聽說某運營商有優惠套餐,辦了這張卡號,上門服務的工作人員幫他安裝了手機卡,并進行過調試。
警方隨即對位于江橋的某通訊公司展開調查,發現崔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崔某與單位同事利用職務之便,在售出手機卡號后,以幫助安裝為名偷偷注冊各類社交平臺,并將賬號以每個25元左右的價格販賣。
圖說:1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
【循線追蹤,14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
警方進一步循線追蹤,發現崔某等人的賬號信息流向購號的上家朱某、李某等人處。8月24日上午,警方開展集中收網行動,抓獲崔某在內的通訊行業“內鬼”10人,同時在漕溪路251弄一商務樓內抓獲朱某等4名養號、販號人員,并當場查獲各類養號手機394部、手機卡號1120張。
經審訊,崔某、陳某等人初步交代了相互勾結,通過偷偷后臺注冊的方式,對外以80元-145元不等的價格倒賣,供他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犯罪事實。目前,1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嘉定警方表示,將全力開展“斷卡”行動,堅決斬斷利用通訊行業侵犯公民信息開展違法犯罪的利益鏈。同時,警方提醒,通訊運營企業也要加強內部人員管理,完善各項制度,杜絕給類似灰黑產業以可乘之機。市民購買手機或卡號后,要留個心眼,盡量自己安裝,老年人可求助家中或相熟的年輕人,切不可給違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機。
新民晚報記者 楊潔 通訊員 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