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斷暢卡幸福交通便捷智慧樞紐經濟交旅融合大通道暢循環 交通+
各地陸續公布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今天
讓我們一起看看
廣西、江蘇、貴州
三地交通運輸
未來如何發展
廣西:加快建設交通強區
未來五年,廣西將以加快建設交通強區為引領,著力從兩個方面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
桂陽高速公路。
推動南向北聯開放發展,打造高水平開放西部陸海新通道。重點是完善西南中南地區連接廣西北部灣出海口的大能力主通道。鐵路方面,加快推進通道內貴陽至南寧高速鐵路、黃桶至百色鐵路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建設,建成9條鐵路出海出邊通道,初步形成東、中、西線通道合理分工的鐵路運輸網絡;高速公路方面,新增連接中南、西南地區出省高速公路12條,新增出海出邊高速公路13條,形成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速公路通道;水運方面,規劃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和湘桂運河,加快完善溝通長江、珠江、北部灣的水運大通道,高標準推動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
至“十四五”末,南向北聯大通道基本建成,將有機銜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有效服務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有力促進廣西全方位開放新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推動東融西合協同發展,構筑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大通道。重點是增強西南地區、東盟國家經廣西與粵港澳大灣區便捷溝通的通道能力,推動廣西成為西南和東盟國家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支點。加快推進南寧經玉林至深圳高速鐵路、南寧經玉林至珠海高速公路、南寧至界首一級航道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加速沿邊沿海通道發展,建設云桂沿邊鐵路、憑祥經防城港至鐵山港高速公路等項目;提升西江黃金水道的服務水平,大力培育西江集裝箱班輪航線;加強南寧、桂林等城市的機場與大灣區主要機場的航線合作,提升航線航班頻次。
至“十四五”末,廣西將形成8條鐵路通道、14條高速公路通道、西江航運干線一級航道直通大灣區的綜合交通聯系網絡,與粵港澳大灣區溝通的通道能力將進一步增強,以廣西為交匯點、東西雙向互濟的大通道基本形成。
江蘇:8個轉型8個新
十四五時期,江蘇力爭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萬億元,全面爭取蘇南地區率先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江蘇省范圍內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新型樞紐等為代表的交通基礎設施基本實現現代化。到2025年,力爭基本建成具有世界級城市群特征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基本形成以城鄉一體、區域協同、國內暢通、國際通達為特征的交通物流體系;實現智慧綠色安全交通走在全國前列,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國領先;率先建成交通強國建設示范區。
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
接下來,江蘇交通運輸將重點做到“8個轉型8個新”:
實現基礎設施向強通道、強網絡轉型,以基礎設施的新跨越支撐新發展格局:增強國家級大通道能力。強化沿江通道,暢通沿海通道,鞏固陸橋通道,擴能京滬通道,建設蘇錫常快線、蘇錫常南部高速,謀劃超級高鐵廊道;強化綜合交通大樞紐功能。重點發揮寧鎮揚板塊、蘇錫常通泰鹽板塊、連淮徐宿板塊在區域交通運輸中的作用;提升綜合交通大網絡效能。
實現貨物運輸向降成本、增效能轉型,以物流網絡的新活力保障現代流通體系:暢通國內運輸循環;強化國際運輸循環,發揮沿海沿江港口在世界級港口群中的優勢,加強國際貨運航線統籌等。
實現客運服務向強樞紐、便換乘轉型,以幸福交通的新高度滿足公眾出行需求:深入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探索全域公交發展模式;提升航空出行品質,構筑“內循環”的重要節點,提升“外循環”的競爭優勢;加快發展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加快形成省內設區市2小時互聯互通,在寧鎮揚、蘇錫常一體化先行區,實現“1小時”軌道交通通勤服務。
實現科技信息向促創新、促產業轉型,以智慧交通的新成效增添發展動能:加快新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5G技術在行業內推廣應用;完善運輸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智慧公交云平臺、智慧路網調度與服務云控平臺,在重點港口推進多式聯運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推動運輸產業發展。發展以南京、常州、徐州、蘇州等為重點的先進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等。
實現生態環保向增綠色、減排放轉型,以美麗交通的新亮點展示美麗江蘇風景:實現基礎設施綠色化;實現交通運輸節能減排長效化;實現重點領域污染防治常態化。
實現安全監管向抓本質、抓預防轉型,以平安交通的新成果拓展平安發展新局面:實現交通基礎安全防護能力再提升;實現交通運輸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再提升;實現重點運輸領域行業監管再加強。
實現行業治理向重信用、依法治轉型,以治理體系的新臺階夯實行業發展基礎: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加強法治交通建設,加強長三角區域交通立法協同、執法協同。
實現自身建設向強黨建、強文化轉型,以行業文明的新提升展示交通形象:強化黨建引領;建設高素質干部人才隊伍;提升行業文化影響力。
貴州:高效能高融合交通運行體系
“十四五”時期,貴州交通建設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開展新型服務區、樞紐經濟等專項研究,加快形成“交通+”融合發展示范點,努力構建交通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
貴州平塘特大橋。
貴州交通運輸部門將高質量完成交通運輸投融資模式創新、智慧交通建設、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山區公路建設運營安全風險管控等5項試點33項約束性和20項預期性任務,分解目標和定期調度,形成一批高水平技術導則和標準指南,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
圍繞打造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實施國家高速公路“補斷暢卡”建設工程,加快推進滬昆、蘭海等國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擴容改造,有序推進省際間高速公路互聯互通建設。穩步推進普通國省道和農村公路改造,研究推進烏江水運主通道提等升級、紅水河龍灘1000噸級通航設施建設,提升“北入長江、南下珠江”水運通道的運輸能力。
構建高效能流通體系。構建優質高效的客運體系,全面推動傳統客運轉型升級。構建高效專業的物流體系,加快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建成一批國家級、省級綜合運輸樞紐示范工程。進一步提升市縣客運站服務能力和水平,實施城市綠色配送示范工程,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甩掛運輸和接駁運輸,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培育交通產業經濟。突出“交通+”融合發展,加強與特色的傳統村落連片集聚區深度融合,支持傳統村落拓展服務新業態。加快高速公路與全省重點產業園區、重點小城鎮的有效連接,助推基礎能源、現代化工等十大工業產業借勢“起飛”。發揮交通輻射效應,大力發展“路衍經濟”“樞紐經濟”,把高速公路打造為樞紐增長帶。支持烏江、紅水河流域煤電磷、煤電鋁、煤化工、煤電鋼、石材產業經濟走廊打造,形成新的交通經濟增長帶。
策劃 | 常亮
責編 | 李旭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