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任蘇玲 任心行心理咨詢工作室
有的家長說,這才四歲多的兒子,天天纏著問為什么,煩死了;
有的家長說,這孩子叨叨個沒完,真想用膠布把她的小嘴給粘起來;
有的媽媽說,哎呀,這孩子,只有睡著了才能消停會兒;
是啊,在這個貓兒狗兒都嫌的年齡,孩子不停地折騰,家長煩躁;
當孩子不折騰的時候,家長可能要傻眼了;
或者拆開一個玩具正在“研究”,或者發燒生病了。
長到四五歲的孩子,他們不再滿足,這是蘋果,這是汽車,這是“花大姐”,這是甜的,這是圓的,這是什么;
他們開始不再滿足對事物表面、形象的認識;
他們開始追求為什么?天黑了,咱們該回家了,為什么天黑?小鳥的媽媽去哪里了?飛機為什么會飛?為什么小鳥有翅膀自己沒有?
香蕉為什么沒有種子?西瓜仔在肚子里能發芽嗎?十萬個為什么都不夠回答的。
四五歲的孩子,他們開始追求事物內在的、本質特征的認識,這說明什么呢?
說明孩子的邏輯思維初步發展,說明孩子變得越來越聰明了,這是個好事,請各位家長不要煩腦。
幼兒邏輯思維的初步發展,主要表現在所提問題類型的變化和概念形成的特點。
兩三歲的孩子以提問“是什么”為主,幼兒的探索精神和求知的欲望高漲,好奇心強,他們經常不厭其煩地向成人提出各種問題,這是什么?
這是煙頭,不能吃;這是小石頭,也不能吃;這是插座,這個危險;吃飯、喝水、吃菜可以長高;
這就是幼兒急速學習的過程,他們來到這個世界,生命生存需要認識這些事物是什么,對生命是支持的還是危險的。
到四五歲,幼兒的提問模式發生了變化,四五歲開始逐漸逐漸就變成了以“為什么”為主的問題。
如果四五歲還沒有那么多為什么,就需要到醫院給孩子做個體檢,孩子發展可能滯后,緩慢了;
“為什么”的提問,這與他們渴望理解事物的內容,這是和兒童大腦思維上的發展是相適應的;
也就是說,孩子問東問西,這個為什么,那個為什么,這就是他們這個年齡的本領,就該如此這般;
四五歲的孩子,所提出來的許許多多的“為什么”,這說明,孩子對事物的了解欲望,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一個提升,是心理成長的一個標志。
看得清的過去,看得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