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與知識掌握程度、推理運用能力、學習態度習慣等有關系,當然還與孩子的專注程度更有關系。
20世紀50年代,俄羅斯有一個著名的實驗:
研究者讓第一組孩子站在原地不動,結果孩子們只堅持不到2分鐘,就開始分心、走動。
接著,研究者讓第二組孩子扮演哨兵的角色,堅守自己的崗位,保衛國家財產,而這組孩子能保持11分鐘紋絲不動。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其實這跟孩子的認知和控制有關,而大腦前額葉就起著認知和控制的作用。
大腦前額葉皮質作為大腦中的一個控制區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孩子對所處的背景具有較強的認知、分析及判斷時,他能預見自己的行為,就能更專注,并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
比如在面對一項任務時,它可以幫助孩子判斷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從而保持良好的專注度。
而剛進入學齡期的孩子,他的前額葉皮質還沒發育成熟,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
所以要想孩子擁有更好的專注力,就要從小對孩子進行鍛煉和引導,提升大腦神經元鏈接,促進前額葉皮質發育。
干擾類游戲幫助提高專注力
想要幫助孩子發展注意力,就要了解大腦的抑制能力。
什么是大腦的抑制能力呢?概括來說,就是排除外界干擾去專注在某一個細節上的能力。這也是我們經常用來幫助孩子鍛煉專注力的方法。
比如我們經常玩得“正聽反說”游戲,家長說出“我吃飯”,孩子就說“飯吃我”,就是比較簡單的干擾類游戲。
還有就是經典的看字讀顏色游戲,讓孩子依次讀出下方文字的顏色,注意是讀出文字的顏色,而不是讀出文字。
這時孩子就必須排除掉文字本身這個干擾項,集中注意力才能做到準確讀出文字的顏色。
依照這個原則可以設計出很多類似的游戲,比如:
①就要對著干
比如家長說“西瓜”,然后伸出手臂比出個大大的圓,孩子就要接上跟物體特征相反的詞,比如“小”。
②做反動作
家長說口令,孩子要做相反的動作。比如家長說“站起來!”,孩子就要坐下去,家長說“抬頭”,孩子則要低頭等。
不要覺得這些游戲簡單,孩子注意力的發展是視覺、聽覺、動覺和大腦指令多方面結合的結果。
除了這些,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做一些體能上的鍛煉,通過肢體運動鍛煉孩子感統能力的發展,從而為高階的學習奠定基礎。
提升記憶力:有氧運動
經過研究發現,在進行有氧運動之后,與學習和記憶相關的大腦海馬體,就會產生許多新的神經細胞。
美國臨床神經心理學學院院長凱倫說:“如果你進行有氧運動30-40分鐘后,大腦的記憶區域就會產生新細胞。”
所以平時家長可以帶孩子跑跑步、跳跳繩、游游泳,都利于孩子記憶能力的發展。
增強專注力:球類運動
兒童專注力除了與前額葉的發展有關,當然還跟腦干、前庭功能的發展有聯系:
專注力涉及到大腦多個區域的共同合作,包括前額葉(執行功能)、基底核(沖動控制、不同活動的注意力轉移)、小腦(注意力)、頂葉(視覺空間處理)等。
所以稍微復雜一些的球類運動,比如籃球、足球、乒乓球等,更能促進大腦各方面的發展。
比如孩子在打籃球的時候,孩子需要用視知覺判斷球與自己的距離,需要運用手眼協調以及身體協調能力,靈活地運球、拍球、投籃等等。
這些跑步、跳躍、平衡,以及速度的控制和變換等動作,都需要孩子全方位的集中注意力。
讓孩子更平衡:跳躍、旋轉類運動
平衡能力與孩子前庭功能的發展有關,更關系著孩子的運動、協調、坐姿等方面。一些旋轉、跳躍、平衡類的游戲,能促進孩子前庭功能的發展。
想要孩子在人生的長河中笑到最后,不能只看成績,而是要培養孩子綜合能力,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要培養孩子的感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