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著名國學大師曾仕強參觀三門峽將主講老子《道德經(jīng)》
|全文共3000字,深度閱讀需9鐘,受益終生|
每個人都會碰到情緒問題,尤其身在現(xiàn)在的競爭時代,工作生活的壓力都很大。
如果不懂得適時疏導,這些情緒問題就會越積越嚴重,甚至使人走向崩潰。
并且煩躁、壓抑、埋怨等情緒,不僅會損害你的身心健康,還會讓你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
所以,如何管理情緒,讓情緒平和安寧成為了很多人關注的話題。
其實,情緒管理只有一條規(guī)則而已,就是當你頭腦清楚的時候,你的情緒就很穩(wěn)定。
而大多數(shù)人也只有一個問題,就是頭腦不清楚,也就是很多觀念出現(xiàn)了問題。
那么,如何調整觀念,管理情緒,讓自己活得更加自在從容呢?
1
不要把情緒當壞事
很多人都把情緒當成壞事,認為那是不好的。
其實,人或是動物,都有情緒反應。
比如一條狗,你踢踢她,她就對你吼;你摸摸她,她就搖頭擺尾。
人也是一樣的,人也有逆鱗,為什么你偏要碰呢?
我們有情緒是天生的,是好現(xiàn)象,一個人偽裝到完全沒有情緒,好像莫測高深,其實是有危險的,因為大家完全無從了解你。
人有情緒反應也很正常,但是你的情緒反應成熟不成熟,才是我們所關注的重點。
只要是合理的情緒反應,對你的人際關系、你的生活都有正面的幫助。
希望大家了解,我們都是人,都有情緒反應,不能說只有我可以發(fā)脾氣,你不可以發(fā)脾氣。
但是現(xiàn)實往往是這樣,我是長官,我是上司,我可以發(fā)脾氣,你一個小干部,你行嗎?你配嗎?這就不對了。
坦白說,我也做過一些人的領導很多年,我倒是希望我的部屬發(fā)脾氣。因為一發(fā)脾氣,我就知道他真正的個性是怎樣的。
如果他永遠不發(fā)脾氣,我對他實在很懷疑,因為不了解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你要跟一個領導相處,總會想辦法去試探他,看看他忍耐的限度在哪里,然后提高警覺,以此來保障自己。
那請問,你是希望碰到一個完全不發(fā)脾氣的領導,還是一個會發(fā)脾氣的領導?
有經(jīng)驗的人都會說,還是會發(fā)脾氣的領導比較好相處。
完全不發(fā)脾氣的人,你會感覺到很害怕,因為你完全不知道他怎么想,哪一天真的惹到他,不知道會被整得多慘。
人在清楚邊界的環(huán)境中,就比較有安全感,摸不著邊際的時候是最恐懼的。
中華文化是有相當深度和高度的,一般人真的很難了解。我們拿出一個最簡單的標準,就是“合理”兩個字。
天底下沒有好壞,合理就是好的,就這么簡單。
所以哪一天,你把我們的道理用到合理的地步,你就是好的,不合理就是不好的。
2
情緒反應不宜過度激烈
我們要記住,激烈的情緒反應對身心都是有害的。
西方人的反應都是很激烈的,西方人高興起來,好像什么事情都做得出來,傷心起來,好像也不得了。
我國人大概不會這樣。
西方人一得獎,走到領獎臺上,就開始說,感謝這個、感謝那個,感謝一大堆人。
現(xiàn)在我國人也開始學西方人,得到獎杯,也要感謝這個、感謝那個。可你感謝得過來嗎?
你先說哪個都不對,忘記說哪個也是不行的,總會有人不高興。
所以,聰明人都不會這樣,就說一句,謝謝大家,謝謝大家,然后趕快溜走。
老實講,為什么我國人講話老是含含糊糊,很多話到嘴邊都不講。因為話講出來,總有人會不高興,那你干嗎要得罪人呢?
給大家一個建議,在我國社會,你不要去討好任何人,也不要得罪任何人。
我國人是討好不了的,我國人也得罪不起,否則后患無窮。你明白了這一點,就好了。
為什么我們我國人的情緒比較含蓄,比較平穩(wěn),沒有那么激烈?原因就在這里。
我們有什么高興或者傷心的事情,都是私底下去表達的,沒必要公開。
從科學的角度看,當人的中樞神經(jīng)過分活躍的時候,對身體是有傷害的。
也就是說,情緒反應太激烈的時候,會傷害到你自己,那種狀況是很難控制的,可是很多人不知道。
開心的時候,你大笑個不停,其實對身心是有損害的。
笑有時候也會笑死人。比如我們看《三國演義》,經(jīng)常對阿斗有很多誤解,好像他最沒有能力。其實阿斗是很高明的。
你看,司馬昭就是笑阿斗,活活笑死的。司馬昭那么精明的人,好不容易把蜀國滅掉,把阿斗軟禁起來,好像已經(jīng)大功告成了。
可是最后阿斗幾句話,竟然把司馬昭活活笑死了。你說誰比較厲害?
一個人情緒持續(xù)地緊張,很快身體就會出問題,或者生病。
現(xiàn)在很多人,工作中的壓力,搞得人情緒始終緊繃繃的,然后一下口腔潰瘍,一下胃潰瘍,一下氣喘心慌,一下偏頭痛、高血壓,皮膚莫名其妙出疹子。
為什么會這樣?一個原因,都是情緒緊張導致的。
還有些人,一靠近他,我們就感覺緊張,全身緊繃在那里。這種情況是有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磁場感應。
有些人你跟他在一起,你會覺得很輕松,有些人你一靠近就開始緊張,這種人自己就要調整了。
凡是引起別人有壓力、使別人緊張的人,你都要自己檢討,做人做到這種地步,還有什么意義?
一個人到了四五十歲以后,整個肩膀都是僵硬的,完全放松不下來,那你就要特別小心,要知道必須要調整自己了,否則就是害自己。
我國人常講平常心,修煉一顆平常心,對人的身心健康大有好處。
3
不要過分壓抑情緒
人有情緒反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情緒反應不宜過度,而且也不能過分壓抑。
如果人的情緒過分壓抑,就會變成潛意識。
比如,當你覺得氣得要死,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的時候,就是你氣憤的情緒已經(jīng)變成潛意識了。
我們要知道,嬰兒會攻擊別人,是因為他有各種各樣的感覺和情緒,我們不要去指責他。
一個小孩子玩自己的大便,父母不要大驚小怪,因為在他看來,食物和大便沒有什么不一樣。
我們用大人的看法、大人的標準來衡量他,這是不好的,使他在潛意識里認為大便是很羞恥的事情。
其實大便有什么不能講的?除了吃飯的時候不能講,其他時候都可以講。
有些情緒反應變成潛意識以后,還是很活躍的,你會不知不覺中用各種奇奇怪怪的方式,把你的潛意識表現(xiàn)出來。
所以,有時候我們會莫名其妙地生氣。
我們看到一個人,完全不認識,也沒有跟他講話,但就是覺得這個人很討厭,是不是很奇怪?
為什么會這樣子?就是因為藏在你潛意識里的某些因素,突然和這個人的某些地方重合,激發(fā)你那種不好的情緒反應。
人有意識的部分比較容易控制,但是潛意識的部分很難控制。
而潛意識的部分比有意識的部分要多得多,跟冰山一樣。
有意識的部分是看得見的冰山一角,但是潛意識的部分是下面沒有看到的那一大部分,要解決潛意識里面存在的問題,相當麻煩。
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過分壓抑自己,找到合理的方法、合理的途徑,疏導自己的情緒,這樣比較妥當。
4
要做情緒的主人
現(xiàn)在,很多人被很多不正確的觀念所害。
當我們有情緒問題的時候,往往會說是別人讓我生氣的,是環(huán)境使我痛苦的,是事情使我傷腦筋的。
這種觀念就是錯誤的,要趕緊改過來。
我們要清楚,是我們在主宰外面的東西,不是外面的東西來主宰我們。你要怎么樣就可以怎么樣,別的東西拿你沒有辦法。
如果你的情緒會隨著外界而變動,就表示你沒有盡到責任。沒有盡到什么責任?就是你是自己主人的這種責任。
我們要做情緒的主人,就要有辦法把自己的情緒管好。
而把情緒管好,只需要你把觀念搞清楚,觀念搞清楚,很多事情就化解掉了。
假如你來到公司,發(fā)現(xiàn)你的上級對同事很好,就是對你不好,這時候你怎么反應?
一般人就是表現(xiàn)得很不服氣、很委屈,甚至開始鬧事。結果呢?對你自己越來越不利。
因為你就是在證明,上級對你的感覺是對的。他會想,我為什么對別人客氣,對你不客氣?就是因為你總是鬧事。
如果你頭腦清楚,你應該換一下觀念,他這樣對待我,是在暗示我,有什么事情我做得不好,做得不對,那我就調整一下。
你這樣去做,上司的臉色慢慢就改變了,你也不會有很強烈的情緒反應。
我們時時刻刻要調整自己的頭腦,這就是儒家所講的反求諸己。
出了什么事情先看看自己,我一定有什么不對的地方,我多少有點不對,我先改正我自己,然后別人跟著就改過來了。
我們?yōu)槭裁粗v風氣,因為風氣她跟風一樣,風一吹過來,所有的草都會跟著動起來。
從自己做起,把自己的情緒弄好,然后使你周圍的人都情緒安定,這樣你才能好好的生活,好好的工作。
本文內容_曾教授著述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