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含義、本質及能動作用介紹
一、意識的產生: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經由無機物的反應特征進化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進化為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動物心理進化為人的意識。
出題的關鍵點:這里強調意識是人所特有,動物表現的再聰明也是被動的、本能性的行為,不具備意識,人工智能表現的再卓越也是模擬人的思維,在此基礎上功能性的拓展。
2.意識是社會長期發展的產物。勞動在意識產生的過程中起著決定的作用。勞動創造了語言,語言是意識的物質外殼。
二、意識的本質:
意識的本質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1.從生理基礎上說,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器官。
出題關鍵點:一強調人腦而不是大腦;二是人腦只是產生意識的器官而不是源泉,
2.從內容與形式上說,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
(1)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任何意識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客觀存在具有客觀性,所以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
出題關鍵點:一是腦中的意識,不是人腦自生的,其內容都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比如三國演義寫盡了十八般兵刃,但是沒出現槍和炮。二是意識對客觀實際的反映有直觀的還有創造性的。比如世界上沒有龍,但是我們意識中會有龍為什么?龍無非是蛇的身體、魚的鱗片、馬的臉,鹿的角,鷹的爪子等等各種客觀事物的創造性綜合出來的產物。
(2)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不同的主體對于同一事物的反映經由經歷、愛好、興趣等主觀性影響而產生差異,所以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
出題關鍵點:為什么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看法,因為每個人在認識事物時都把自己的主觀因素融入進去了,這就體現了意識的主觀性。比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月是故鄉明等。
三、意識的能動作用:
(1)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意識不僅可以反映事物的現象,而且可以通過抽象思維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2)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意識具有指導性。意識可以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
出題關鍵點:意識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觀世界,必須通過實踐,實踐是溝通主觀和客觀的橋梁。
(3)意識能夠反作用于主體,影響人的生理過程,具有高度自控性。人的精神是否愉悅,對于其身體健康狀況有重要影響。比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