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意識
意識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高水平的心理活動,指個人運用感覺、知覺、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對自己內在的身心狀態和環境中外在的人、事、物變化的覺知。
意識的狀態有4種狀態,可控制的意識狀態[奮斗]、自動化的意識狀態[微笑]、白日夢狀態[舔屏]、睡眠狀態[鼾睡]。
2.2 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在某一時刻所處狀態,表現為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點:指向性(選擇哪個對象)、集中性(心理活動的強度)。
注意的功能:選擇功能、維持功能、調節功能。
注意的種類:不隨意注意(沒有目的、不需意志努力)、隨意注意(有預定目的、需意志努力)、隨意后注意(自覺的目的、不需意志努力,如因興趣愛好做一件事情)。
注意和意識的關系?
(1)注意不等同意識。注意是一種心理活動,意識主要是一種心理內容或體驗。假如把人腦比喻為電視機,意識是她所包含的全部節目內容,而注意就是對電視節目選擇的過程。
(2)注意與意識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緊張程度的不同,顯示個體處在怎樣的意識狀態。可控制意識狀態,人的注意力集中,自動化意識狀態,需要很少的注意,白日夢狀態,分配極少注意,睡眠狀態,注意基本停止活動。
2.3 生物節律、睡眠、失眠與夢
生物節律是有機體生理功能周期性變化的結果,有機體內部存在一個“生物鐘”,隨時監控著時間的進程。
日節律主要表現為睡與醒的周期性循環,此外也還有一些生理方面的節律變化。
睡眠過程分5階段:第一階段過渡期,持續1~7分鐘,第二階段輕睡期,持續10~25分鐘,第三、四階段沉睡期,需要半小時達到,第五階段快速眼動睡眠,需要約半小時。結束后再循環到輕睡期。
失眠包括情景性失眠、假性失眠、失律性失眠、藥物性失眠4種。
弗洛伊德提出人的心理可以劃分為意識、無意識和前意識三個層面。前意識是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過渡層面,他認為無意識中包含大量的觀念、想法、欲望、沖動等,這些觀念和想法因為與社會倫理道德相沖突而被個體壓抑在無意識中,而夢是欲望的滿足,可以通過夢了解個體的無意識內容。
夢的特征:與自己有關、受生活環境影響、睡眠中的外在或內在刺激可以影響夢的內容。
2.4 意識的特殊現象
催眠是一種類似睡眠又實非睡眠的意識恍惚狀態。一個人能否進入催眠狀態,取決于其受暗示性的高低,受兩因素影響,個體對催眠者的信任感和個體身心條件和個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