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保障、戰略資源儲備基地、生態環境脆弱地區,也是全球氣候變化最為敏感的地帶之一。
在氣候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繼而對我國生態安全和天氣氣候產生了哪些影響?為什么青藏高原的變化關系到我們每個人?
今天,九問九答為你解惑!
01
青藏高原為何如此重要?
青藏高原是全球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巨大高原。水在這里以冰川、凍土、湖泊等形式存在。這些水通過河流輸送到青藏高原的各個地方,甚至流出青藏高原,發育了亞洲的多條大江大河。
長江、黃河、瀾滄江、雅魯藏布江,以及對中亞地區影響深遠的阿姆河、錫爾河等等,都是發源于這個地區。這些河流,為東亞、東南亞、南亞,甚至是中亞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
因此從水資源的角度講,青藏高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另一方面,青藏高原的熱力和動力作用對東亞甚至全球天氣氣候具有重要影響。
此外,青藏高原還是珍稀野生動物的天然棲息地和高原物種基因庫,是全球生物多樣性和高寒特有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區域。
可以說青藏高原是我國“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亞洲乃至北半球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02
為何說青藏高原是“亞洲水塔”?
水塔,是用于匯聚和保持足夠水源,調節穩定水壓和水量的裝置。在高山地區,由于冷凝和重力作用,各種來源的水匯聚后,又不斷分發出去。而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氣候最寒冷的地區,具有天然的水塔功能。
青藏高原之所以能成為“亞洲水塔”,還在于她的冰川綿延,冰塔林立,冰川、凍土、積雪、湖泊、河流等都是“亞洲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
青藏高原復雜的“大氣-陸地-海洋”相互作用,維持了青藏高原活躍的水循環系統。在熱力和大地形動力驅動作用下,使得青藏高原就像一臺永不停歇的抽水機,不斷從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抽吸水汽,輸送到青藏高原后以降雪、降雨等形式進入高原水循環,補給著高原江河源頭的冰川、冰塔、湖泊。
青藏高原是除了南北極以外,地球上冰川分布最廣泛的地區,同時又是我國三大積雪分布中心之一,還分布著世界中低緯地區面積最大、范圍最廣的多年凍土區,此外,高原上的湖泊也是星羅棋布。在高聳的地勢下,青藏高原豐富的水資源孕育了亞洲眾多大江大河。
特殊的地形、豐富的淡水資源和發源河流的重要水資源意義,共同使青藏高原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洲水塔”。
03
青藏高原影響了全球的天氣氣候?
是的!青藏高原的熱力和動力作用對東亞甚至全球天氣氣候具有重要影響。
我國夏季風的形成是由于風從氣壓較高的海洋吹向氣壓較低的陸地,而高原的熱源作用會使地面空氣受熱膨脹,在高原表面形成一個低壓區,尤如一臺巨型“氣泵”,吸引周圍空氣吹向高原,從而造就了強勁的東亞、南亞夏季風。
作為大氣抬升的熱源,青藏高原熱力作用對維持夏季風環流和行星尺度環流有重要作用。
青藏高原熱源作用示意圖。徐祥德 等(2019)
同時,青藏高原的地形機械阻擋和摩擦作用會引起大氣動力變化,就像汽車引擎的動力發生裝置,表現為氣流經過高原時的爬坡和繞流。春季華南降水加強就是高原大氣動力影響的結果。此外,她能引導熱帶季風轉向,影響印度、緬甸等地形成高原雨季。
如果沒有青藏高原,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可能是一片亞熱帶沙漠,我國的新疆地區會直接受到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影響而降水豐富,西北地區將不會存在沙漠,黃土高原不會形成,世界其他地區的氣候都將會發生巨變。
04
青藏高原正在變暖變濕?
是的。研究表明,近50年來,青藏高原暖濕化顯著,年平均氣溫增速超過同期全球的兩倍。青藏高原極端高溫和極端降水事件頻繁發生,同時出現冰川退縮、凍土消融、“水塔”功能不穩定性加大等現象,氣象災害及衍生災害增多,對基礎設施和當地及下游居民生產生活有著重大影響。
原本“高處不勝寒”的青藏高原,如今,正成為受氣候變暖影響最典型的地區之一。根據預測,未來青藏高原仍將保持增暖趨勢,氣候與生態環境災害復合風險加大。
05
暖濕化后,青藏高原的冰川怎樣了?
氣候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冰川退縮得非常強烈。過去50年來,青藏高原及其相鄰地區冰川面積退縮了15%,高原多年凍土面積減少了16%。其中小冰川退縮的趨勢更為強烈,有預測說未來五六十年,一些小冰川可能會消失。
而分布在青藏高原不同區域的冰川正經歷著不同程度消融與退縮。如在整個青藏高原的東南部,或者說南部,她的退縮非常強烈;中部退縮的幅度減弱;而在西北部,冰川依然還在穩定狀態,甚至部分冰川在往前移動。
降水變化的空間分布差異是造成青藏高原不同地區冰川退縮程度差異的關鍵因素之一。
冰塔林景觀。洛桑 攝
06
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在“變大”?
的確,冰川退縮之時,青藏高原的湖泊也在慢慢“擴張”。過去湖泊大量萎縮,現在則“大肆”擴張以至淹沒草場……
青藏高原的湖泊占了全國湖泊面積的52%左右。近50年,青藏高原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數量從1081個增加到1236個,湖泊面積從4萬平方公里增加到4.74萬平方公里;雅魯藏布江、印度河上游年徑流量呈增加趨勢,中亞阿姆河、錫爾河和塔里木河數十條支流徑流量增長更為顯著。
雅魯藏布江。洛桑 攝
在整個青藏高原湖泊的變化中,中部和北部湖泊擴張得更為強烈。青藏高原的湖泊擴張也對整個氣候變化帶來一定的影響。
2000年至2019年,青藏高原大于50平方公里的152個湖泊透明度總體呈上升趨勢,變得越來越清澈。短期來看,湖泊面積的擴大兼具利弊;從長遠來看,對高原生態來說未必是好事。
07
更暖濕的青藏高原對生物是好事嗎?
短期來看,高原的整體暖濕化,令植被增多,空氣濕潤,生態系統總體趨好。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隊員們就發現,阿里地區河流、濕地周邊明顯綠意增多,在公路以及湖泊周圍隨處可見藏羚羊、藏野驢、藏原羚等野生動物。
雖然,在暖濕化趨勢下,短期內水資源增加,使得青藏高原生態變好了,但據預測,本世紀中葉冰川對河流徑流的補給將達到最大值,隨后開始減少!從長遠看,未來水資源短缺的潛在風險在加劇。相應的災害風險也隨之而來,例如冰湖潰決、洪水、泥石流等。
此外,很多生物在越冬時積雪至關重要,而全球變暖引起的青藏高原積雪減少,將導致物種分布大規模轉變,并且可能深度影響生物多樣性模式。因此,全球變暖的未來,這些很脆弱或處在危機中的物種群體可能面臨更大的危機,并在全球的生態系統中引發連鎖反應。
08
青藏高原暖濕化為何會影響每個人?
氣候變暖背景下,夏季青藏高原熱源將會增強,加之高原本身生態環境極其脆弱,高原熱源作用增強,會給全球帶來一系列不可逆轉的深遠影響!
青藏高原是亞洲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冰川減少伴隨著冰雪融化,這將影響其下游長江、恒河等河流流量,進一步威脅到下游城市的供水系統、食品安全及能源生產,波及全球產業鏈。此外,高原冰川、多年凍土的融化會以二氧化碳、甲烷等形式,釋放出遠古時期封存于其中的有機碳,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
09
保護青藏高原應該怎么做?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對于青藏高原,要堅持保護優先,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治理,加強重要江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統籌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守護好這里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
國家已投入300億元打造西藏“兩江四河”流域集中連片的造林綠化工程,實行了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政策,力求保護高原生物的多樣性。另一方面,氣候變化對青藏高原的影響也愈發得到有關部門重視。在近年來的全會“兩會”上,許多代表委員都關注到青藏高原暖濕化問題。
我們也應看到,目前,我們對青藏高原多圈層的綜合觀測能力依然不足,氣候變化機理研究不夠,對災害風險預估的科技水平仍有待提升。
我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科研人員在珠穆朗瑪峰東絨布冰川進行科學考察。
未來,應進一步加強青藏高原生態氣候變化綜合立體觀測網絡建設,提高數據獲取和災害風險早期預警能力;深化青藏高原敏感區氣候變化機理研究與科學評估;加強氣候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比如,合理開發利用空中云水資源、科學開發和利用西部氣候資源、加強高原農業氣候適應性區劃、濕地保護與沙漠化治理,實現生態環境改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