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外在美不是真的美,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內心,最寶貴的也不是身份而是德行,內在美的人才是真的美。
2008年,一則名為《貴州孝子背著瘋娘求學》的新聞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一個來自貴州山區的貧困大學生劉秀祥,一邊照顧精神失常的母親,一邊撿垃圾、抗水泥為生,還要一邊辛苦上學。
劉秀祥家境貧寒,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家庭的重擔落在了他一個人的身上,在貴州當地很多人都知道。新聞一經播出后,立刻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不過,劉秀祥在大學期間不但完成了學業,而且還通過勤工儉學的方式幫助了更多的貧困大學生。他說:希望更多的山區孩子都能夠走出大山,完成自己學業。
如今13年過去了,還有人記得當年那個背著瘋娘求學的貴州第一大孝子劉秀祥嗎?
01
為了上學,他撿過破爛,睡過豬圈,而且還“背著瘋娘”,既要照顧自己的母親,也要完成學業。他就是來自貴州山區的貧困大學生劉秀祥。
如今的劉秀祥已經是貴州一所實驗高中的副校長,把自己的人生獻給了教育事業。
當年從大學畢業之后,劉秀祥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去上海、深圳、寧波等大城市打拼的機會,反而回到了相對貧窮的貴州省工作,在一所實驗中學擔任教師。
不過,提及當年“撿垃圾”、“睡豬圈”、“背著瘋娘上學”的事跡,劉秀祥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他說母親就是自己的根,也是自己唯一的寄托。哪怕時光倒流回去,自己還是會這樣做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樣的信念支持著他呢?
1988年,劉秀祥出生在我國貴州省一個偏遠小山村里。他在家里排行第四,前面還有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他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而且家庭并不寬裕,除了要負擔子女的上學以外,還要張羅一家人的生計。
可是各種變故卻接踵而來,在劉秀祥4歲時,父親突發腦溢血去世,一家人的重擔全部落在了母親一個人身上。隨后幾年里,劉秀祥的大姐遠嫁外地,二姐在村外走失,哥哥則離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
母親因為受不了接二連三的打擊,開始變得精神失常、瘋瘋癲癲。
原本健全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只剩下劉秀祥和母親兩個人相依為命。在那個年代,網絡媒體還不如今天這么發達,所以劉秀祥和鄉親們多次尋找哥哥和走失的二姐,也都沒有任何結果。
從那以后,劉秀祥的母親就患上了嚴重的精神疾病。不要說正常的生活起居需要旁人照顧了,就連有時候出了門甚至連回家的路都找不到。因此,劉秀祥不太敢離開母親太遠,只能把她帶在身邊。
支持劉秀祥努力活下去的就是他與母親的親情,所以說母親是他最大的心靈寄托。
02
劉秀祥回憶說,母親不犯病還好,只要一犯病就往外面跑。母親不肯回家,他就把母親的手栓住帶回家。有時候實在難受,他就抱著母親痛哭,這樣一來母親既不吵也不鬧了。
當別的孩子還需要母親照顧的時候,劉秀祥就已經開始照顧自己生病的母親了。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劉秀祥一邊念書一邊照顧母親。
一些鄉親看不下去了,也會給他送一些米面或者其他糧食。劉秀祥為了感謝,總會在農忙時節去幫鄉親們干活。不過,年紀輕輕的劉秀祥就已經學會一邊讀書一邊掙錢,他在初中的寒假、暑假、國慶假期里也沒有閑著,而是徒步到30公里外的小鎮上打零工。
他撿過破爛,搬過磚頭,抬過水泥、賣過報紙。最多的時候一個星期能賺60元人民幣,最苦的時候一個星期僅能賺15塊錢,這里面既是母親的藥費,也是他的學費和生活來源。對于劉秀祥而言,他已經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就學會了早點懂事、早點當家。
自從父親因病去世以來,隨后幾年時間里大姐遠嫁,二姐走失,哥哥出走,母親變得瘋瘋癲癲,整個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了他一個人的身上。
為了照顧母親,劉秀祥從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就開始撿垃圾、賣廢品。只要能賺點生活費和學費,小小年紀的劉秀祥不怕艱辛,也不怕周邊同學的異樣眼光。
到了讀高中的時候,由于劉秀祥離家里太遠,他不敢再把瘋癲的母親一個人丟在家里。沒有辦法,他只好花錢在外租了一個別人閑置的豬圈居住,自己和母親的吃住拉撒都在里面。一有了空閑時間,劉秀祥就在學校外面抬水泥、撿廢品、賣垃圾。結果三年時間下來,由于勞累過度,他的體重只剩下了89斤。
但不管生活有多苦或者多累,劉秀祥都沒有放棄自己念書的夢想。他希望自己可以走出貴州的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第一次高考失利后,劉秀祥通過復讀,在2008年以優秀的成績考上了山東臨沂大學。
正是那一年,劉秀祥的事跡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他也因此被評為“2008感動臨沂年度人物”、“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中華新二十四孝提名獎”等等。
03、
入學之后,劉秀祥的事跡受到了各方關注,并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幫助。
校方得知了他“在貴州老家撿廢品,睡豬圈,與母親相依為命,艱難度日,艱苦求學”的事跡之后,不但為他減免了部分學費和提供貧困助學金,而且還特地讓他在學校里食堂里勤工儉學,每月可以拿到200元的報酬。
劉秀祥堅持拒絕了許多愛心人士的捐款,堅持通過打零工和兼職養活自己與母親,令學校領導和老師們感動不已。
大學期間,他帶著母親去了山東一所醫院檢查,通過藥物治療讓母親的精神疾病有了好轉,意識也得到了恢復。
母親看到這些年來劉秀祥一個人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勞累過度,身材消瘦,也感動得熱淚盈眶。別看劉秀祥讀大學的時候只有20歲,可是他的臉上卻充滿了飽經風霜的閱歷,遠比同齡人看起來成熟和懂事。
靠著優秀的學習成績,劉秀祥在大學四年時間里都拿到了獎學金。當別的孩子在休息或者在外娛樂的時候,劉秀祥卻在圖書館認真學習。
他說正是因為自己受過很多苦,所以深知寒門學子求學的不易。只有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還可以讓更多的貴州山區學生走出大山!在讀大學期間,劉秀祥把自己省吃儉用的11000元分別寄給了幾位貴州的貧困學生,鼓勵他們考上好大學。
2012年大學畢業時,曾有同學建議劉秀祥留在山東發展或者去深圳、上海等大城市打拼。劉秀祥沒有回答,直到6月份領取了學士學位和畢業證書就離校了。
可是他卻偷偷返回了貴州老家,參加并通過了當年的貴州省農村義務教育基層教師的招考,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如今這么多年過去了,劉秀祥早已經成為當地一所中學的副校長,孜孜不倦地投身于教育事業中。
他說母親一直是當年自己最大的精神支柱,也是鼓勵自己不斷奮斗的源泉。如今,劉秀祥用努力讓母親過上了小康生活,住進了新買的房子里,并且帶她去醫院治好了精神疾病,再也不用像過去一樣為衣食住行發愁。
這個從大山深處中走出的大學生,用自己毅力和努力,最后成長為了一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
同時,為了讓更多讀不起書的大學生完成學業,劉秀祥還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從2012年至今先后為貧困大學生捐款高達10多萬元。同時,劉秀祥的光榮事跡也激勵著更多懷揣夢想的大學生努力奮斗,面對困難不要退縮,面對夢想不要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