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畢業之后,我去到廣東新塘,進入到了一個鋁合金門窗專賣店里做起了建材業務。這是一個夫妻店,老板和老板娘都很好說話,給足了我成長的時間與空間。當我做了兩個半月還沒有業績時,我開始懷疑自己了,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自己不是做業務的料,在某天下午,我對謝總說不想做了,我說我沒有給店面帶來業績,白領這份工資了。謝總拍了拍我的肩膀說,沒事,朝官,我相信你,你不是一個懶人,哪怕你3個月、4個月不開單,我都相信你,你會跑出來單的。這話給了我莫大的鼓舞,然后從入職第三個月開始,就開始爆發式的簽單了。再然后就是自己開店,自己組織人員框架。
后來每當我面試新人,我都會問一句:做業務是非常考驗人,首先是經濟上,可能前期只是領個底薪過日子,會很苦;第二,工作上的考驗,會面對很多困難,因為業務說白了就是一項積累的工作,你需要有足夠大的毅力才能做下去,你想好了嗎?
我也會常常想起韓寒說的那句話:懷才就像懷孕,要時間久了才能看得出來。同樣我覺得做建材業務也像懷孕,要3個月時間的沉淀與積累才能看得出來,才能入行出業績。
那么做建材這行,我覺得主要的獲客方式有一下五種:
第一,小區挖掘。就是我們去到小區里面跑,一層樓一層樓的走,我們“業內”叫“掃樓”,看到有裝修的就進去看,做好“掃樓”記錄,這一棟樓有哪家裝修,裝修到哪一步。偶爾會朋友業主,但很少。可能遇到的裝修工人比較多,如做打拆、水電、鋪磚、吊頂等。我們可以發煙給這些工人,然后和他們聊天,能問到業主的電話號碼最好,問不到的話就問業主什么時候來工地,到時我們來工地“撞見”,只有見到了業主,才是談判和產品知識的開始。這也是做笨的一種方法,但也是最有效率的一種。我曾經見過一個朋友,他為了等一個別墅的大客戶,直接把工地當家了,每天一上班就去工地那里等著,就這樣等了一個月,終于見到了業主,然后業主也被他這種執著給感動到,然后就把單子給簽到了。
第二,同行異業。那么在整個裝修的過程中,會涉及到、打拆、整改、水電、空調、鋪磚、吊頂、墻漆等等,我們在眾多的品類當中去尋找裝修階段錯開的幾個品牌,多走動,當感情達到,或者當你給到別人信息,別人也會給你信息,行內人叫資源共享。
第三,大客戶合作,裝修公司。裝修公司跑好了,單子是會源源不斷地,和裝修公司合作的話不好的一點就是利潤低,回款慢。跑裝修公司我們更多的應該還是跑設計師,讓設計師把你本身產品的獨特性放到設計圖里,然后設計師再把業主帶到店里來的話,自然簽單成功。我曾經有個朋友跑裝修公司,臉皮厚的我都自愧不如。去到裝修公司,別人不待見他。他自己帶茶葉,去到別人公司坐著喝茶,天天去。然后時間久了,就產生了合作關系。
第四,電話營銷。新收房的小區,想辦法找到電話號碼后進行打電話,我們說的就是電銷。電銷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打的多了,碰到有需求的客戶,自然能獲取客戶。
第五,客戶轉介紹。我們只有把客戶服務好了,當你給她的產品達了她的期望值,或者說超過了她的期望值,這樣轉介紹的概率就會很大。那么怎么才能達到期望值呢,服務、產品質量、安裝售后,這些都是。
像直播帶貨,線上引流,這些是公司層面去做的推廣,就和我們一線業務人員沒有什么關系了。最重要的還是一點,堅持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