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8月19日是第四個“我國醫師節”。在這個屬于白衣天使的節日里,“感謝你們為我們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白衣天使’你們辛苦了,祝你們節日快樂”多次刷屏。
從2018年起,我國每年的8月19日被設立為“我國醫師節”,這是繼護士節、教師節、發文人節之后,經國務院批準的第四個行業性專屬節日,今年已經是第四個年頭,這體現了我國對衛生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醫務人員的尊重與肯定。然而,對于醫務人員的關愛,不能止于一句“節日快樂”。
無論是在抗擊疫情期間,還是平時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里都少不了白衣天使的身影,也知道“白衣天使”的含義和他們的偉大。然而,每當看到“醫生被患者砍傷”“護士被家屬報復”“家長不讓孩子報考醫學院”等新聞,也總是讓人心寒和悲哀。醫患關系真的就水火不容、難以解決嗎?醫護工作者的權益真的就難以保障嗎?
從法律上說,醫患關系是一種醫療契約關系,醫生和患者之間是平等的;從倫理上說,醫患關系又是一種信托關系,信任在前,托付在后。而醫患關系不和睦,進而導致糾紛,甚至是出現人身傷害等問題,多是因為醫患雙方溝通不暢,患者不能理解醫生、護士的工作要求,而個別醫護人員的素質又著實有待提高。同時,目前相關的法律法規確實還有待完善,在保障醫護工作者的切身利益上,不能很好地符合現實需要,于是,疲憊的醫生與焦急的患者之間就會產生矛盾。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考察時,對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給予高度的評價,稱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如何關愛“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總書記也給出了答案——“要從提升薪酬待遇、發展空間、執業環境、社會地位等方面入手,關心愛護醫務人員身心健康”。
尊醫重衛不應只在8月19日,而應在今后的每一天;白衣天使們需要的,不只是一句節日的問候,而是切實的保障。不要讓緊張的醫患關系傷了醫生的心,要讓“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安心地在崗位上為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文/黃昕洋(廣西大學)